古诗二首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江畔独步寻花》的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古诗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千朵万朵压枝低。)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寺飞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自在娇莺恰恰啼。)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自在:自由自在。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1234
杜甫的作品
望岳                        春夜喜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赠花卿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半入江风半入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此曲只应天上有,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人间能有几回闻?
客至                               月夜忆舍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风群鸥日日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绝句四首?其三                                     绝句二首?其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1234
旅夜书怀                     绝句二首?其二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江碧鸟逾白,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山青花欲燃。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今春看又过,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何日是归年? 

叶绍翁《游园不值》
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从叶适学,与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仕历不详,后弃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有《四朝闻见录》五卷,诗多散佚,仅《江湖小集》中存《靖逸小板》一卷。广为传诵。

古诗翻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小扣柴扉久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
词义解释:
1. 不值:没有遇到人。
2. 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3. 小扣:轻轻地敲。
4.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5、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 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代表作有:
     夜书所见                                   游园不值1234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嘉兴界                                    田家三咏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家三咏                                   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79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