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的药方》有感】《生命的药方》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阅读中运用。
  2.找准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反复研读题目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1)班
授课人:石建柱
授课时间:2003年12月3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教学设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钱梦龙先生也说:“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摆脱学生的艺术。”……基于这些认识,正确理解这次规模宏大的课程改革,就应当是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变得乐学、会学,然后达到“学会”的目的,把钱梦龙先生的话换个角度说就是:“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教师的艺术。”因此,“指导学法”,让学生尽快达到离开教师也能会学习,应当成为我们每堂课都要贯彻的目标之一。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就是离开学校以后能够剩下的东西。”而能够剩下的东西就是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还有思想和精神,而绝对不是知识。
  为了贯彻上面的思想,本节课定位于“语言的品味(品味语言)”,而且不是对全文的语言进行品味,而只是品味“题目”,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运用增删、替换字词学会品味语言,进而用题目这根“发”而动全文这个“身”,理解题目的妙处,达到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的最终目的。那突破口自然是“题目”了,找准了突破口一切都变得简单轻松起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这节课我们来一次“真实性阅读(没有教参、没有任何辅助资料的帮助的阅读——又叫‘裸阅读’,‘不穿衣服的’阅读)”。
二、熟悉文本
  我们自己来读一下(自由阅读,愿意出声可以,愿意默读也可以),然后说说你的感受(什么感受都可以,好的、坏的、课文中的、课文外的等等)。
  学生谈感受……。这是选自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新语文读本》里的一篇文章,而且是从六年级的读本里选出来的……
三、解读文本
  本节课我们通过本文的阅读,学会品味语言。我们吃美味佳肴时……“品味”一词的来历: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根据第一个意思,就可以知道它的来历,原来是指品尝好吃的东西,品尝它的滋味,毛主席有句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所以,品味这个词还是和另一个十分形象的词语“咀嚼(①用牙齿磨碎食物;②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要想品出好吃的东西的滋味,就必须放在嘴里反复咀嚼。我们品味语言时……品味词语就还能放在嘴里反复咀嚼了。所以,品味词语的“品味”用的是它的引伸义:就是对词语进行反复琢磨、思考(借助思维)。如果在品味的时候能够借助比较,那就有可能更高一筹了(吃了糖,再吃苹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品味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学了很多课文了,你们对题目是怎么认识的(包括小学里老师教的知识,课文与作文)?
  ……
  品味“题目”:
  不能忽视题目,题目就相当于文章的眼睛,又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窗口(联系“眼睛”“窗口”的作用谈谈……),希望今后阅读文章重视研究文章的题目,研究题目的妙处、作用等等方面的内容。123
  有时候,某些字词我们稍微给它增加个字或词,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改变意思。举例:这个人不坏→这个人不不坏;有时候我们减去一个字或词,意思也会出现变化,这个人不坏→这个人坏。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初步研究一下题目。
  “生命的药方”改成“生命的药”,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来说一下。
  ……
  本文中的德诺患的是“艾滋病”,“生命的药方”为什么不直接用“生病的药方”(或者是“艾滋病的药方”与“生命的药方”),请大家进行比较品味?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来说一下。
  ……(深入分析)
  请大家用上面我们的分析,把题目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用一句话说一下。
  ……要想使生命健康,就必须学会使用友情、友谊这个“药方”(能够给生命以滋养的其实是精神,每个人都是靠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活着的,在人们生病的时候,亲人朋友的关心照顾比任何药物都有用处)。
  继续研究题目:
  “生命的药方”为什么不用“友情(两个孩子的友情)”、“一只臭鞋”“艾迪和德诺”……
  ……
四、升华文本
  友情能够使生命更健康,使生命更有意义,使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在生活中你注意保护友情、珍惜友情了吗?
  请大家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友情、友谊的?
  文中的德诺患上了“艾滋病”,这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病,这种病叫“不治之症(媒体上称世纪绝症)”,最后等待的就只有死亡。我们人类也患了一种“不治之症”,不珍视友情,随意践踏友情,甚至其他的感情。
  联系妈妈的话……,请大家不要忽视身边的友情、友谊,来大家向同桌转身,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真诚地说一声:你好,你好!
  今天这篇文章给我们开了一个生命的药方,希望大家常常去按照这个“药方”拿药吃药,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
五、回味文本
  ……

附录:备课断想
  1.文中“艾迪妈妈的态度”
  2.为什么是“月明星稀的夜晚”……
  3.为什么妈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孤独真的这么可怕吗?改为“生病期间最怕的是孤独”怎么样?
  4.我们一生最大的病是什么?
  5.为什么“艾迪”一定要大德诺四岁:
  想到用花熬汤,在杂志上看到消息兴奋,带着德诺出发,做很结实的船,随身带帐篷,又回到家乡,把自己的球鞋给德诺,经常去看德诺。合伙玩装死游戏,给杂志写信,对德诺妈妈说对不起……
  6.两个孩子的友情到底怎样:
  妈妈阻止没有用,艾迪想尽办法给德诺治病。德诺抱着臭鞋。   …………
教后:
  本课教学基本否定了当初的教案。在讲课时分成了循序渐进的三个大的环节:一让学生谈第一感觉和感受,真实性阅读的第一步;二是让学生自由阅读一遍课文后,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提出自己阅读后还有疑问的地方,然后进行讨论;三是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学生找到了三个地方,很正确:①课文中德诺妈妈的话,②文章的题目,③文章最后一段。
  这样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全部以明确的指导学法来达到最终“不需要教”的目的,从课堂效果看激活了学生的思惟,学生的发挥相当精彩,有的学生甚至比老师说的都好。语文课又一种新范式诞生了!123
  也怪不得有的老师说“听这堂课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红旗坡三中的校长(周校长)说的。注重启发,注重激励,注重设问,注重延伸。
  “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古人的教学相长。这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境界。
  整个课堂穿插了不同层次要求的朗读。
  把题目与德诺妈妈的话结合起来考虑,升华了前面内容的分析。
  药方有什么作用?没有治好德诺的病,这还是不是个好药方,为什么?
  最后布置了问题作业:德诺最大的病是孤独,我们最大的病是什么?
  具体情况见《生命的药方》授课实录。

原文:
                   生命的药方
                    胡建国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不能活多久。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只很结实的船。他们躺在小船上,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眼闪烁的星星,艾迪告诉德诺,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
  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船破进水了,孩子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德诺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们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三夜的路。德诺的身体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德诺又回到家乡。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yǎo)无音信。
  秋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去买东西了,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瘦弱苍白的脸,艾迪问他想不想再玩装死的游戏,德诺点点头。然而这回,德诺却没有在医生为他摸脉时忽然睁眼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65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