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案_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课文。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组诗,描写了乡村生活,反映了四季田园杂感。课文选的是“夏日”诗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的一个场景。这首诗生活气息浓郁,描绘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赞颂了乡下孩子的天真淳朴,勤劳可爱。诗人喜爱田园生活,更是对劳动人民有着同情和敬重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想象和相关资料体会古诗内容,走入古诗田园意境,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2.培养读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读诗的方法,即想象与查阅资料法。
【教学要点】走入诗境,品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欣赏图片---“乡野乡情”)
一、导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多种形式熟读诗句。
2. 诗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小结过渡:同学们能借助课后注释大致理解了诗意。那么,我们读诗,是不是做到能理解诗意就可以了呢?就算读懂了这首诗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品悟这首诗,并传授你们两个读诗的绝招。
……现在,就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这首诗,走近诗人范成大。
三、举象入境------想象画面
1. 默读,你觉得这首诗中描写的农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一个词读出他们各个勤劳能干?(各当家)齐读第二句诗。
2. 的确,诗人当时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农家人的勤劳质朴吸引了他,使他驻足观望,同时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们的身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先来到谁的身旁?
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幸福的日子。
小结学法----“想象”。再齐读古诗,读出这份美好的情感。
四、迁移并举-------升华诗情
诗人就这样时而欣赏田园美景,时而远远地伫立在那儿,望着田间劳作的人们,望着树下天真可爱的孩童,在他沉醉于这份和谐与美好的同时,他的心里也隐隐泛起别样的忧虑,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忧虑吗?
1.推介读范成大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配乐)师范读,学生齐读。问:读后,你的感受和前一首一样吗?
2.同是一个作者,同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为什么感受如此的不同呢?请大家读一读范成大的生平介绍。
通过资料,你认为范成大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关心百姓、有责任感、同情心……)
——就是这样一位诗人,范成大把他满腔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注入他写的每一首田园诗,形成了范成大特有的田园诗风格。
3.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①就因为眼前的一切太美好了,他的心里不禁泛起丝丝担忧,他真的担忧此时眼前美好的一切,所沉醉的一切在哪一天就会失去,因为“安居”才能------“乐业”,“国泰”才能--------“民安”啊!(齐读板书:“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此时,诗人内心的担忧有多深,沉醉就有多深啊!这首诗寄托着他美好的祝愿,愿哲理的百姓生活永远安定幸福——(齐读课本中诗)1234
②让我们与诗人一起,同诗中劳作的人们一起,珍爱这美好的生活,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更需要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这美好的生活——(齐读课本中诗)
  小结学法----“资料”
五、总结、作业
六、板书: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众说纷谈,各有教法,但所追求的只有一个——意境。就我而言,教学古诗词所要遵循的也就是——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段情。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走入画卷,感悟诗情,成为我教学的切入点。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能通过想象和相关资料体会古诗内容,走入古诗田园意境,感受诗人思想感情。2.培养读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3.学习读诗的方法,即想象与查阅资料法。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老师的“教”】
策略一:举象入境的策略
    常态的古诗教学就是更多的关注诗句字词的解释,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仅仅是把古诗教学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但真正是不能够读到语言就为止的。王崧舟老师是我崇仰的一位著名特级教师,他诗意语文的教学信念,他对古诗文教学的独到见地都会让我仰之而学之。他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就达成了“文字—文学—文化”的三个层面,使古诗教学显得博大而精深。我所上的这节课就是深得其启发,也让我对古诗教学豁然开朗。教学时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要读出诗的文学层面,我采用了“举象入境”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的关键就是要抓意象,目的在于把诗中的“象”举起来,还原成孩子们能看得见的形象,为进入诗的意境搭设平台。具体怎样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这一策略呢?
1. 在把古诗反复读顺、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诗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这不仅是要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而且是引导学生树立基础的初步整体形象,即在头脑中展开画卷,是在观赏一幅完整的画面,抓住了画面的主体。
2.展开画卷仅仅是作为旁观者去观赏,要真正的进入到画卷中去,所以要创设情境:“农家人的勤劳质朴吸引了诗人,使他驻足观望,同时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们的身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先来到谁的身旁?”这样,孩子们就会抓住意象,移情体验,就会自然地走进画卷中。教学中,孩子们尤其关注到桑树阴下学种瓜的孩童,想象到孩童种瓜时的动作,神态,甚至揣摩人物心里想法,体会到孩子的勤劳,淳朴和诗中的“各当家”的含义;有的孩子在想象中走到了田间地头与耕作的农家人攀谈,体会到农家人虽然辛苦却很幸福的情感;还有的孩子“看”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当平面的诗句文字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旋律,立体的场景时,就很容易入情入境地体会到诗中农家人的辛劳,孩童的可爱,并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一起沉醉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情感。

策略二:迁移并举的策略
   运用这一策略遵循“课内指导课外,课外拓展课内”的原则,找准课内外的衔接点,我在备课时找到的“点”就是课本中的《四时田园杂兴》与课外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的“同”与 “异”,旨在通过对比阅读中感受诗人在本不同的两首诗中所凝聚的共同情感,升华诗情。1234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经正与诗人一起沉醉于繁忙却又温馨的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中,这时,教者话锋一转:“诗人久久地伫立在那儿,望着田间劳作的人们,望着天真可爱的孩童,他沉醉于这份和谐与美好的同时,他的心里却隐隐泛起别样的忧虑,你知道他为什么忧虑吗?”瞬间,引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和探究的欲望,恰时的呈现拓展的范成大另外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这一首痛楚、悲凉的诗情诗境与课本中清新、幸福的诗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问:“读后,你的感受和前一首一样吗?”,紧接着追问:“同是一个作者,同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为什么感受会如此的不同呢?”同时在学生形成认知差异的基础上,进而适时让学生自己阅读诗人生平,在资料中得知范成大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的诗人,他把满腔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注入到他写的每一首田园诗,形成了范成大特有的田园诗风格。了解作者创作风格,走近作者,体会作品,就会使教学不只是在教文字、文学,而是要教文化。当学生了解到范成大的田园诗创作特色后,再回过头来品悟书中的诗,似有拨开云雾见白日的豁然开朗,再谈之感受就不会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体悟到诗句背后的情味与意蕴。到时再来有滋有味的吟诵之,那诗句凝含的那份田园情,那份爱国爱民之心,那种安居才能乐业,国泰才能民安的情怀一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激荡。这样的读诗过程才会内化诗句,内化诗人,才能步入诗境,升华诗情。

【学生的“学”】
在课堂上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我一惯坚持的教学行为,不论什么课型,哪一类的文章,我都会交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因为我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学习语文,就要会读,遇到任何一种文章,都要知道如何下手去深读。本节课,依然要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其一,展开想象,步入画意。读文字要有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借助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让文字动起来,让情节演起来,有如身临其境,这样有助于理解语言。其二,阅读资料,体悟诗情。每一个词,每一句诗都不是孤零零的摆在纸面上,它启示潜藏着“诗魂”,何为“诗魂”,可以这样简单的认为,就是作者的“魂”——创作之魂。任何文章都不可孤立的去读,一定要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思想等,哪怕只是在读一首儿歌,一副对联。也只有走近作者的心,才会真正读懂文字的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借助课后注释初步理解诗意的能力了,现在就要培养他们培养深入读诗的能力,并引导形成读诗的习惯。我们说,同一件事也许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读书也一样,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学到更多的读书方法。但“展开想象”和“阅读资料”这两个方法却是最常用也是最便于用的,不仅容易行而惯之,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方法能轻松的把读者带入文本。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教学习方法采用“先实践后揭示”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验,不知不觉地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有效性后,再来揭示方法,相信学生印象深刻,以后读诗也会自然地用到。1234
   每一节课都让我感受到教学的快感,预设时的万般揣摩,课堂上的灵性互动,课后的静心反思都会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教书幽香。为人师,浸润这种香氛中,足矣!
 资  料   想    象
 【诗 情画意】
    勤劳的人家 安居乐业
    幸福的日子 国泰民安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30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