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本学期第一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教学语言等媒体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词《渔歌子》,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课件出示图片欣赏)
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朗读)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③、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⑤、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3、你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什么?(乡村风光的优美,生活的优闲自在。)
4、过渡:是啊,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各位诗人的笔下都展现出不同的画卷。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欣赏乡村的美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5、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诗意的语言描述,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在诵读古诗中感受乐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学习《乡村四月》
(一)初读诗歌,感悟诗意。
1、自由读诗。
要求:
①、读四遍,读前两次时,把字读得字正腔圆,注意多音字与生字的读音;读后两次时,把诗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②、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③、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
①、字音读准了吗?(指导读准多音字“了”与生字的读音)
②、注意到在哪里停顿了吗?
3、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停顿。1234
4、小结读古诗的方法:
要缓缓地读;要两个两个字一读;读的时候摇头晃脑地读,韵味自然就出来了;读诗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5、学生再读诗,读得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味道来。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诗,在读诗的过程中,品味诗歌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1、读到这儿,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繁忙)
哪些诗句表现了乡村的美丽、繁忙?
2、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a、感受画面,体会景物的美:“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物——山原(山陵、原野)、川(平地)、子规(杜鹃)、黄梅雨
①、“绿遍”体会到什么?(充满生机,郁郁葱葱,到处都是)
“白满川”是怎样的画面?(稻田中的水色波光粼粼,水色与天光相映照,满目亮白)
“雨如烟”是怎样的雨?(淅淅沥沥,茫茫如烟的黄梅雨)
②、展开想象,说话训练:
想象画面(课件出示画面):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以山川作为画面的主体,下着淅淅沥沥,茫茫如烟的黄梅雨,掩映着声声“布谷、布谷”的杜鹃叫声。)
③、以读带情,感情朗读:把这种感觉带进诗中,感情朗读前两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体会农村生活的繁忙
①、“闲人少”:为什么说“闲人少”?人都去哪里了?(引出下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才了”体会到什么?
(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农活很多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
③、想象说话:可能还有哪些农活?
面对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小结:是啊,劳动最光荣。你们想的和作者的一样,他在诗中也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带着你们的赞美读读这两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背诵《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这里的“画”是指当时触发诗人表达欲望的情景。本环节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诗文中找出景物,读诗句、说诗文意思,再借助朗读和想象,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美丽风光,繁忙的农耕画面,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入景悟情,去感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谈话过渡:欣赏了《乡村四月》给我们带来的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迷人景象和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动情景,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也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2、板书诗题并理解,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兴”,理解“杂兴”。
3、学生回忆《乡村四月》的学习过程,出示学习环节和要求:
①、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②、细读诗歌,品读语言,想象情景,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1234
③、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4、学生依据以上的学习环节和要求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5、交流自学成果。
6、老师指导点拨:
①、昼出耘田夜织麻”,从“昼、夜”体会到什么?(勤劳、日夜劳作,男耕女织,各有拿手的本事)
②、“也傍桑阴学种瓜”,“学”字写出了什么?(把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写出来)
③、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描写的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种瓜的情景。感悟诗人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7、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和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歌。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村四月》,悟得学习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四时田园杂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过渡:古人说:“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首诗歌中充满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与作者的经历是有关的。
2、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翁卷、范成大?(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诗人简介,生阅读。
翁卷,字灵舒,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
“永嘉四灵”之一,他们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以陶渊明为师。他们的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范成大,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4、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他们都不喜欢做官,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才写下这么多田园诗。)
5、小结: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6、不止是他们,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你读过哪些?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学生汇报展示读诗。
8、老师补充诗歌,学生诵读。
悯农郊行
唐李绅宋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柔桑采尽绿阴稀,
秋收万颗子。芦箔蚕成密茧肥。
四海无闲田,聊向村家问风俗,
农夫犹饿死。如何勤苦尚凶饥?

蚕妇伤田家
唐杜荀鹤聂夷中
粉色全无饥色加,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岂知人世有荣华?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年年道我蚕辛苦,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底事浑身着苎麻。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9、与《乡村四月》相比,你发现这几首诗都有什么特点?
(都是写农村生活的诗,反映农民痛苦,感情比较压抑,基调深沉;《乡村四月》洋溢的是轻快愉悦的氛围,景是怡人的,事是悦人的,人的内心是轻松的,农民忙碌而开心基调明朗。)
10、师小结:应该说,封建社会的农村,农民的负担是沉重的,农民的生活是艰辛的,大多数诗人写的,是农村破旧衰败的景象。而翁卷、范成大却写出了农村的风光优美,农民的劳动愉悦。这并不是诗人有意掩饰丑恶现实,有意美化黑暗生活。诗人是在用诗的眼光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并努力去再现这种美。这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美,并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以后,我们读诗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诗歌背后深层的含义。1234
11、朗诵诗歌,结束课堂。
【设计意图】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大量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拓展学习的方法着重迁移,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选取了同一主题的多首诗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它们之间强烈的情感差异,让学生理解学习古诗词,即使同一题材,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写作背景,不同的情感诉求,所表达的方法,抒发的情怀都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补充教材,优化整合资源,就能扩展古诗词教学的深度、广度。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原白川景美
子规烟雨
闲人少人勤
才……又
四时田园杂兴
儿女各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2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