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正音,读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字音等
三、课文讲了谁的事?作者怎样介绍他的?学习第一自然段
    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读出?抓“很不寻常”,“常常”,“辩论家”。(善于思考,善于发问。)
四、课文写了伽利略的什么事?
整理课文思路:质疑———求证———公开试验。
五、学习质疑部分。
1、伽利略对谁的话提出了质疑。
2、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物,从哪段话读出。(学习第二自然段)
抓“信奉”、“不容更改”、“真理”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他,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亚里士多德就是真理。真理就是亚里士多德。
指导朗读。读出大家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质疑。
[简笔画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4、伽利略产生的疑问是——
(1)自由读伽利略的疑问。
(2)句中的“这句话”是哪句话?
(3)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分男女生读。
(4)用板演图示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指着板图引说两个相反的结论。
(5)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过渡: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进行了求证。
六、学习求证部分。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1)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
(2)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
(3)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
(4)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5)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用横线画出,自由读读。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总是”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
2、那时,伽利略才25岁,仅仅25岁就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那就是——。他不仅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了——123
这就意味着,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挑战。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物?齐读第二自然段。
     大家知道吗?16世纪时,意大利的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坚持真理“日心说”而流浪异国、被捕入狱,最终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
可见,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
3、练说。用“伽利略如果        ,就会    ;但是,如果    ,就会      。最终,他选择了      。” 适机渗透说话练习和朗读指导,再感受人物品质。
深入体会伽利略怀疑权威所要面临的生命危险,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了真理,为了科学,不畏强势、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六、学习公开试验部分。
1、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1)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2)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之所以说伽利略“胆大妄为”,是因为——
之所以说伽利略“固执”,是因为——
(3)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
2、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1)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2)指名读做试验部分
想象补白: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有什么表现?用“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        。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         ;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的句式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3)此时,如果还用“胆大妄为”“固执”来评价伽利略,你觉得这两个词的内涵应该是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4)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比较句子:①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②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请你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如,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123
七、总结写法
1、伽利略不畏困境、献身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课文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一是选择怀疑权威、反复试验和公开试验三个典型事例;二是描写了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
2、课外练笔: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学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篇习作。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2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