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说课稿|枫桥夜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xx主席也曾经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古诗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愁绪。学习这首诗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在这之前学生已学生了杜牧的《山行》,对于诗中蕴含的情感已有所接触,因此,学起这首诗也有个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的要求,下面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在这些目标中,要求人人都能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情感、朗读和背诵此诗;但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意境的欣赏等,要求则高一些,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所发展。
我针对此课的教材与目标,是如此设计《枫桥夜泊》的古诗教学的: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读题解题
1、事先安排了学生查找有关诗人及该诗的一些资料,因此,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为学习该诗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老师简介诗人张继(唐朝诗人,其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枫桥夜泊》较有名)。
3、学生读题,尝试理解题意。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滂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前疏后密,前两句“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写了一件事情:卧闻寒山寺半的钟声。密处意象迭出,可以主画,疏处点石成金,意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扶放”结合的学习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二句,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所见到的景象,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结合理解“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这几个词的意思。

老师要讲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理解要调整词序并适当地进行补充,使其变得通顺,大意为:(看到这一切)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我)心里很忧愁,很难睡得着。
老师指导学生串讲前两句诗意。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讲句意,便可理解诗句。”
如此“扶着”学生进行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习。”12
2、“放手”学生自学三、四句。
全诗的三、四句较一、二句,有些难度,所以先自学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试着串讲句意。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学习,然后派出代表汇报学习的结果,老师正好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有所偏差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巩固了学习成果。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对诗句意境的欣赏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进行朗读的前提条件,是古诗教学的关键之一,我主要采取了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想象法:
提出: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从“霜、江枫”中可以看出是秋季,从“月落、渔火、夜半钟声”可看出是深夜)。
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

老师再提示:如果你一人出门在外,远离故乡多日,有一天夜晚泊船于枫桥边,看到了月亮落下了,满地的白霜……听到了乌鸦的啼叫及寒山寺的钟声,这时,你有何感想?
这让学生立刻感受到了该诗灰暗而沉郁的色彩,强化了对词义句意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品味到了游子浓浓的愁绪。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全诗的内容,在认识上已有所不同,有了提高。
四、指导诵读
古诗音韵和谐优美,节奏鲜明,但如果体会不到该诗的情感,则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我这样引导学生:
提示:1)带着游子出门在外思念故乡、亲人的时候,必中满满的忧伤来读。
2)读时语调要缓。
五、迁移训练
要求:在该诗中选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为它配上一幅你认为最能表达它所描述的内容的画。

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智力及技能的训练,旨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同时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7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