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的故事】《狼和鹿》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狼和鹿》教学反思
  在指导演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悬边说,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懂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

立足文本 着眼发展 寻求平衡——《狼和鹿》教学反思
海安镇通学桥小学 刘鸷 刚刚拿到课文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读,放声地美美地读, 再读。 先把我当成孩子, 看看我能读出什么; 再把我当成读者、 编者、 教者,看看又能读出什么。看, 《狼和鹿》的故事娓娓道来,宛如在 看一部描述自然科学的纪录片,每一个场景都给我深刻的印象,人们 对狼和鹿的重新认识也留给读者深深的反思, 继而认识到破坏了生态 平衡,会给大自然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这是一篇说理性强的文章,偏之,就重文轻道;过之,则重道轻文。如何把握这文道统一的平衡点?我对文本再次进行细读,突然发 现文中没有批判当地居民的语句,也没有点明真正的“祸首” ,留给 人们的思考空间是无限而又深刻的。这不是那种“小故事,大道理” 般的肤浅说教,而是像品味经典童话般在不经意间被悄悄点化、洗涤 心灵。那么,我这个语文老师不是做法官,决不能断下结论,我要做 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自己在对文本的品读、复述、想象、 推敲中,形成认知、理解和感悟,在有限的 40 分钟内得到有效的锻 炼和发展。 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该让学生 学到什么?怎样学才最有效?回归到最朴实的学习方法中来, 以读促 悟。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故事。在读文、看图、联系故事情 境中学生感受了“生机勃勃、下毒手、提防、暗算、饥荒”等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精彩。比喻句中把疾病比作妖魔的影子,这样一个打 比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反复思索后还是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来学 习,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朗读,感受到疾病的可怕,再回过来感受这样 一个比喻句也就不难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学,学生的学 习过程简约有效,因而也学得轻轻松松,全神贯注。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还应该让学生得到哪些能力的训练?复 述课文成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的复述,是复述的 难点, 怎样将这个重难点在课堂内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好?我又想到 了“读”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森林和鹿群的变化,同时理清层次, 这样既唤起复述的愿望,又帮助学生做好复述的准备。在指导朗读中 理清层次, 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简约而不简单。 当然, 教孩子复述,并不仅仅只为了完成书后练习。朱光潜说: “在语言文 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教给复述方法,还得把握 复述时机,当学生在对凯巴伯森林变化真正原因有所感悟时,我再让 他们复述原先的森林,这一遍的复述真正唤起学生对宁静和谐的大自 然的向往与追求,把语言文字的美和思想境界的美悄悄地交融在一 起,在文道统一中架起了平衡的桥梁。 “在教学中要做一些减法,也要做一些加法——复杂的过程要 简约化;别人都觉得难教、怕教的,你还要敢于加进来。 ”课上好了, 我也体会到其真正的用意,每一节语文课都做做这道加减法,孩子的 语文素养不是日日见增吗?用好文本,教孩子们需要的知识,训练孩 子们要发展的能力,引导孩子们感悟其所得到的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找到语文教学的平衡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40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