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菩萨兵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关于朱德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四、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本课的设计思路如下:1、紧扣课题,导入新课;2、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3、前后对比,升华情感;4、总结课文,延伸内化;第三教时,练习复述故事,进一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五、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藏族同胞,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信任,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朗读理解法  感悟体验法  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认识一个人。(课件出示朱德图片)()
2、师: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交流)
3、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他名叫朱德,是中国十大杰出元首之一,抗战时期任八陆军总司令,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司令。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他。(播放朱德简介))()
4、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播放长征图片,师简述长征背景)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什么是“菩萨兵”?藏胞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1234
播放课文录音()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出示:他们说:“……兵呀!”
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想一想: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 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4.交流:
△交流第一段话:
⑴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
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出示并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一句。
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该多急啊!谁想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⑵就这段话,你还有其他感受吗?你可以想想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
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
(从你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你已明白什么是“乌云遮住了眼睛”;好的,你读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⑶学生提到“这也怨不得他们”,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1234
△交流第三段话: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⑴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
⑵请你再读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别的收获?(“要让红军……”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⑷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学生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 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2.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4.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5.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 师: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出示对联:
藏汉一家亲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
军心民心心心相印
4.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九八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长城,“5.12”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又是一群群菩萨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再次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1234
五、拓展学习
(多媒体出示重点习题)
六、课后延伸,回味军民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收集几个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准备在班内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军民鱼水情深)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大量地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教学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
(一)、注意背景资料的补充
   在第一课时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些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红军会到藏民居住地区去,以及他们长征途中是如何的艰辛。这能帮助学生对“红军”的形象有个大致的把握,也为学生理解红军与藏帮之间之所以能建立这种“鱼水情”做下铺垫。
(二)、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在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的话语是教学的重点,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说说体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体性。而他说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更是重中之重。只要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补充藏民的生活信仰
   藏民大多数是信佛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所以菩萨在藏民心中有着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红军比作他们最崇敬的人,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补充了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更会水到渠成。
(四)、与现实相联系
   我将红军这种一心为民的形象与当代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系在一起,这更是与“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相呼应。
  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遇到了难处,对于种子和省略号的理解很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