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教学设计]《赶海》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备课思路
《赶海》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念。这样一篇美文,是学生学习,运用和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备课时,我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贯穿始终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创说情境,激发兴趣。
开课时,与学生一起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优美的歌声,舒缓的节奏伴随着波涛拍岸的声音,使学生入情入境,被步感知大海的美,激发兴趣,产生想读,要读的情感。
(二)自读探究,整体感知。
初步接触课文,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想想:①课文讲了件什么事?②“赶海”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自读探究,知道文讲了“我”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知道“赶海”就是大海退潮时到海边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等活动。
(三)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自由练读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怎样读出赶海的“趣”呢?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大家听。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进行理解和感悟,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头脑,真正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二、说——练在其中
叶圣陶曾说过:“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要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须设计迁移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在说写中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我设计了第一个说的环节:用一个词说说你对大海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心的感受,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第二个说的环节:让学生聆听海浪声,海鸥声,并配以音乐,然后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碰发出文本与师生对话的火花。

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2、师述:这首歌好听吗?大海可美了,今天我就要带领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赶海)(“海”字用蓝色粉笔书写)
齐读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猜透我的心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接下来增加难度,大家能接受挑战吗?出示词卡,指名认读。
3、请同学们再快速看看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现在知道“赶海”的意思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2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充分朗读体会赶海的“趣”。)
齐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课文的其它段落写得也很美,找到了吗?把它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四、创设情境,总结全文。
(放音乐)如果你现在就站在海边,迎着凉凉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赶海的人们满载而归,同学们的收获也不少,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课后反思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也,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我们应该是学生朗读指导的“引路人。”
教学《赶海》一课的三自然段时,我采取了以下方式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三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读后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思考)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
师: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读出自己的感受。
(同桌练读)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师:努努嘴儿是怎样的动作?做一做。为什么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你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了。谁再来读读自己喜欢的其它的句子呢?
(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了“情”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赶海的乐趣,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他强调读文和作文的用心贵在创造。我在朗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0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