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谱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实录片段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关于“阳光”的含义,网友们有颇多的讨论,到底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遥远。
本着“适度讲授,达成目标”的原则,我这样处理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阳光洒在海面上,照在我们身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生:温暖。
生:幸福。
师:你还在什么时候也感到了温暖和幸福?
生:生日吃蛋糕的时候。
生:新年穿新衣。假日游泳、下棋
师:噢,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但是,在解放前的旧中国更多的小朋友过的是非常贫苦的生活,由于地主恶霸、反动派的压迫,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沿街乞讨都要挨打,很多人饿死、冻死、病死,有家不能回。后来,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少年儿童过上了自由、美好的生活。他们享受幸福,在公园荡舟游玩,此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热爱美好的生活。
生:感激党和祖国。
师:阳光洒在海面上,也温暖了我们的心。这阳光多像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啊!让我们怀着愉快和感激来读这段文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小脸显得非常严肃,身体坐得笔直,他们被我的讲述打动了,内心激起了波澜,感受到了“阳光”的内涵和震撼。最后教师小结水到渠成,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解决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歌词的写作背景,这首歌词是写于1956年,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后少年儿童在党的关怀下幸福成长的喜悦,那种获得新生的感受及对党的感激之情是现在这群孩子体会不到的。所以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情感牵引,逐步深化感受党和祖国对青少年儿童的关爱。
首先抓住尽情欢乐,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尽情欢乐”?孩子们有的说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的说是“痛痛快快的玩”。“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幸福、快乐”。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多拘泥于父母、老师等范畴。我进一步引导,“父母、老师可以给你创设幸福的生活,但能给全国的小朋友创造幸福的生活吗?”将孩子的思路拓展开,明确是党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此孩子们的感受还是浅层次的。为此,我作了两个情感牵引:一是体会文中“我们”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我动情地描述了旧社会孩子们穷困潦倒的生活窘态与新社会孩子们成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两种状态的强烈对比,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两种情感牵引,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再来读文时,孩子们更能声情并茂了。 (星空漫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68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