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捞铁牛》】《捞铁牛》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捞铁牛》一文叙述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准确,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来的故事,知道我国古代有不少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写“宋朝、淤泥、熟悉、船舱、划桨、议论纷纷、工程家”等词语及“捞、潜、搭、绑、铲、绷、搬、拖”等动词。学会用“熟悉”造句。
3.学习“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学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能正确地听写课文规定的句子
5.能口述怀丙捞八只大铁牛的经过。能讲述另一位我国古代科学家或能工巧匠的故事。
二、教法特点
1.本课教学始终围绕“铁牛是被洪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和“出色”这个词来进行。
2.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想,学习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必经之路,但这也是较难形成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学设计充分运用课后练习2,并注意发挥“题例”的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抓住内容的特点,扣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提问时辅之以朗读,通过对比朗读等训练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引发阅读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捞铁牛。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课文讲了我国古代一个工程家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解决难题的故事。
二、布置预习,组织交流
1.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预习时间要充裕)
2.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对生字词的理解。(淤泥、熟悉、潜入船舱、划桨)
3.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读音。
4.“铁牛是被洪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读第一、二节。
2.捞铁牛有哪些困难?(板书:笨重陷入淤泥)“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在议论些什么?比较下面句子,哪一句表达得更确切?为什么?(“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可是谁能把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
3.和尚说“我来试试看”,其实他有没有把握?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朗读这句话。(重点读出“叫”、“送”两字)(板书:叫水送回)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
1.默读课文,思考: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板书:
准备工作:潜水探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牢铁牛
2.逐句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
(1)默看课后练习2的题例,思考:题例是抓住句子的什么内容,抓住句子中的什么词语提出问题的?(比较朗读:和尚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了泥沙,慢慢地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和尚让人准备两只木船,船舱里装了泥沙,慢慢地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2)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先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学习提出问题,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句子的意思即:“看→问→想→读”)完成课后练习2。12
(3)在加深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齐读第三节。
(4)小结:从中看出和尚在做准备工作时考虑得非常周密,这是他能顺利地捞起铁牛的关键。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节
1.自由读课文,在书上划出在捞第一只铁牛时和尚叫水手们做的事。
板书:铲沙划桨
2.铲沙后为什么能拔起铁牛?(板书:拔)(有条件的话,可做演示实验。实验时要突出:铲、浮、绷、托、拔等词语,要与自然课的实验有区别。)
3.拔牛时,绳会不会断?船会不会翻?木架会不会散?为什么?(对照课文第三节内容来体会)
4.使劲划桨的结果是什么?(板书:拖)
5.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这是画出了哪一节内容?
6.为什么用“终于”这个词语?(“终于”说明捞铁牛并非轻而易举)下面我们练习口述和尚捞铁牛的事(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5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