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课堂实录第二课时】画杨桃课堂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前言:4月4日下午第二节,我在学校大厅里进行了教研课《画杨桃》,参加人员:三(2)班学生55人,听课老师40人。为了保存资料,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整理,写成了《课堂实录》。)
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叮嘱审视严肃半晌熟悉相似准确教诲和颜悦色)
师:谁能把这些词准确地读出来?
(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跟读,齐读。)
★师:谁知道“教诲”的意思?
生甲:教诲就是教训。
生乙:教诲就是教导。
生丙:教诲就是教育。
师:对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那课文中说谁的教诲使我难忘?请打开书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这里的“受用”是什么意思?
生:受用就是享受。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受用就是益处,好处。
师:对,受用就是得到益处,得到好处。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和老师的话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父亲说的话吗?请打开书找一找。
(生翻开书找。找到的举手。)
师:请你将父亲的话读一读。
(指名读后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来,我们一起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起—
生(齐):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你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叮嘱”吗?
生甲:叮嘱就是多次说。
生乙:就是吩咐,嘱咐。
师:从那里看出父亲嘱咐了我多次?
生:经常
师:“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生甲:心里想的。
生乙:自己脑子里想的,和原来的不一样。
师:(指不顾实际情况,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什么是“画走了样?”
生甲:就是画错了。
生乙:就是自己想着画的,跟原来的不一样。
师:不错,画走了样就是画的和原来不一样。
师: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这段话的?
生甲: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生乙:我们不能想着画,要和原来的画的一样,不能画错了。
★师:父亲对我的要求是严格的,那么我在学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画杨桃的段落)自由并思考:1、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看你有没有神速的双眼,很快就能找出来。
(学生自由读读成了齐读,师只是提醒,没有及时制止)
师: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的杨桃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师:作者看到的杨桃为什么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呢?
生:他坐在正对着杨桃的地方。
师: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板书)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画的很认真。
师: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甲:很高兴
生乙:很开心。1234
师:认为自己画得很准确,心里-----
生:很得意。
师:作者画完后,认为自己画得很准确,心里充满了自信。那谁能认认真真,又充满自信地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
师:不够自信,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自由读3---16节,思考:1、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2、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一找,同桌互相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思考题中将“反应”打成了“反映”,教师没及时发现,学生也没指出。另外,实际主要是让学生思考第一道思考题,第二小题可在教学中随机出现,出现过早反而误导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思考。)
(要求自由读,大部分学生读成齐读,教师没及时制止)
师: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生甲:哈哈大笑。
生乙:大家嘲笑他。
师:你从哪里看出大家嘲笑他?
生:“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面对大家的嘲笑,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老师看着他的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
(师出示“审视”一词)
师:谁知道“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审问。
师:是审问吗?
生:审视就是看了一下。
师:只看了一下?
生甲:审视就是认真地看。
生乙:看得很仔细。
师:不错,审视就是很认真地看,老师审视完和同学们有一个简短的对话,请你找出来和同桌练读一下
(同桌练读)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
师:你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同学们嘲笑我。
师: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练读一下,谁愿意来读?
师:你愿意读谁的话?
师:你想当老师,那谁愿意读同学的话
两学生分角色读。
师:刚才的两位同学读得不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练读一下,争取比他们读得更好,谁愿意?
(再叫一组同学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表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老师变得严肃了。
(师出示“严肃”一词)
师:谁能给严肃换一种说法?
生:严厉
师: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变得严肃了,他并没对同学们批评、指责,他又怎么做了?
生:让同学们轮流坐在我的座位上观察。
师: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生:让大家自己看杨桃像不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个杨桃,大家仔细看看,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生甲:一个像五角星,一个像小船
生乙:左边的像五角星,右边的像树叶。
生丙:我看到的一个像五角星,一个像香蕉
师:大家看的角度不同,看到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这次老师再问同学们现在你看到的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吗?
(应该尊重课文原意,让几名学生轮流来观察,应由学生总结出看的角度不同,看到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这样会比老师直接总结效果要好。)
生(齐):不……像。
师:“那么,像什么呢?
生(齐):“像……五……五角星。”
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这位同学不好意思。
生乙:他很难过。
生丙:说话有点结巴,支支吾吾的。
师:说得真不错,看完以后,这位同学很惭愧,特1234
别不好意思。谁能把这种不好意思读出来?
叫一名学生和老师分角色读。
(大屏幕同时出现两组对话)
师: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生甲:标点符号不一样。
生乙:第一次用了感叹号,第二次用的是省略号。
师:对,两次的话都一样,但标点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我国的语言文字确实很了不起。
(在比较两次对话时,可顺势将省略号的用法简单地加以引导,如在前面有学生说到“说话有点结巴,支支吾吾的”时略加指点,效果会很不错。)
★师:看到同学们自己知道自己错了,老师说话的语气变得怎样了?
生:变得和颜悦色。
(师出示“和颜悦色”一词)
师:谁能解释一下“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甲:就是不生气了。
生乙:就是态度很好。
师:“和颜悦色”就是说话的态度很温和,和蔼可亲的样子。
(大屏幕出示老师的话)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老师说的话,其他同学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几句?
(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生甲:有4句话。
生乙:我知道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丙:我知道了杨桃有时候就像五角星。
生丁: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生戊: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板书: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上节课我们在班里分三组画了杨桃,老师选了一部分画得好的作品,大家来看一看,他们坐的角度不同,画的杨桃也不一样。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
(本打算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因投影仪坏了,只好用手举着让大家看,大厅里光线不好,后面的学生看不太清楚,效果不太好。当时应在看完后由学生总结一下,为什么看到大家画的杨桃各不相同,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同,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应实事求是。
(师出示“实事求是”一词)
(此处引导得过于生硬,本想引导学生说出“实事求是”,启发了半天,将“实事求是”一词的意思也告诉了,可学生仍说不出“实事求是”,最后只好由老师自己说出。在设计时没考虑到“实事求是”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课堂上又没及时改变说法,降低难度,出现了被动局面。)
★师: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找一找?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
师:男女同学分别读一读父亲和老师的话,体会一下他们的话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男女同学分别读)
师:谁能说一说他们的话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生: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他们的话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画画是这样,做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师:正因为作者从小就牢记着父亲和老师的教导,实事求是地做事,实事求是地做人,后来才成了著名的作家。请看大屏幕。1234
(大屏幕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自读)
★师:学完了课文,我们认识了这个班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让大家看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
(大屏幕出示课文朗读动画,边听边思考问题)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大屏幕出示拓展题)
生甲:“我想对“我”的父亲说:感谢你父亲,是你的教导使我走上了成才之路。”
生乙: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你们以后不要再嘲笑别人了,这样会伤了别人的自尊心的。
生丙: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老师谢谢你,是你的教诲才使我走上了成才之路
生丁:我想对作者说:你是个很认真的孩子,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师:美术课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
(学生思考,有难度。)师引导:“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一个著名画家的故事----生(齐):达芬奇画鸡蛋。
师:对,达芬奇画鸡蛋也是说看的角度不同,鸡蛋的样子也不同。
生甲:我还听过盲人摸象。
生乙:我有一次切苹果,切开发现里面像个五角星。
师: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学完了课文,你有那些体会、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大屏幕出示拓展题,学生练写。)
(时间不够,本来要在课上完成的作业,因时间关系,只好在课下来完成。)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附(写实录的一点感想):
讲完课时,也想将《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可一想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就一直下不了决心,结果拖了好几天都没动笔,可还不甘心,心里总有一丝牵挂,看到王老师写的实录,除羡慕之外,更多的是敬佩。做为一名老教师都能将实录完整地写下来,而我怎么能还没写就被困难吓倒呢?这不光是为了保存教学资料,更是对自己记忆力的一次考验。经过思考我也决定试一试,不试不知道,一动笔才知道这项工作,远不像想象的那么轻松。这就相当于把整个教学过程要像放电影一样地再过一遍,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要一点点地去回忆。在整理过程中,我曾几次想打退堂鼓,可又不想半途而废,为什么不偿试一下呢?就这样硬是给自己打气坚持了下来。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就等于是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又进行了一次总结、反思,虽然很辛苦,但也有不少的收获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2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