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课文|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匣、锯、阶”,会写文后十三个字,能正确读教材后词语表中本文15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3、能从事例中感悟科利亚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明白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4、能从身边所见、所听、所经历的事情中收集到关于“一切都在变化”事例,从而树立以变化的眼光看世界。
(设计理念:这四项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了教学这一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项强调了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具体任务;第二项重在落实读课文的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不仅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而且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项是读的延伸与深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第四项,重在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初步树立唯物主义思想。这四项目标从浅入深,从基础到能力,指导着教师的教,引导着学生的学。)
二、学习重点:埋木匣和挖木匣。
三、学习难点:挖木匣的失与得。
四、学习方法:比较法与仿真操作游戏法。
五、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给课文标序号,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备好笔盒当木匣,铲子4把、沙子等。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扣题探究
板书题目“科利亚的木匣”,读题目两遍。
问:1、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请你猜一猜作者会围绕题目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据题目思考与构思方法。)
二、初读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明细节
再默读课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写部分,并在动作词上画上横线。
四、范读:学生听老师范读,并圈画不懂问题,并准备马上质疑问难。
五、自读课文完成
1、结合上下文,结合预习中所查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意思;
2、在小组交流中进一步寻找正确答案。
六、朗读练习:尽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七、练习:抄写生字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各步安排重在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我认为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情节,然后再去细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说初读重在篇的整体理解。对于一篇讲读课文,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识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须要引导学生好好阅读,尽量多的吸其精华。这一节我设计了五次读课文,每次都有明确任务,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读中明白大意,在读中动手批画,在听读中学习生疑,在自读中合作探究学习,解答疑问,在练读中提高朗读能力。这些教学环节的相连与完成,不仅促进了学习主式的变化,而且落实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课时
一、复习:12
1、抽读课文生字16个、词语15个(见本文词语表中)
2、说出你难读的字、词大家读读。
二、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
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他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阅读
1、自由读8、9、10节,说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现场表演埋、挖木匣经过。
(预先在教室前铺上3.5米长,0.2米宽的长方形沙道,用木板拦住,用文具盒当木匣,备一把铲子)
a、请一幼儿(或班上最矮一名)当小时候的科利亚,表演埋木匣过程。
完后老师采访:科利亚小朋友,你埋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埋?你走几步埋下木匣的?
b、请一高个学生来表演挖木匣,找5位学生当小伙伴,表演好9、10节对话。
老师采访这位高个学生:你的宝贝会被挖走吗?为什么?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学生来多方面回答。)
c、启发:妈妈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亚的木匣应该还在,那么科利亚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错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展开议论)
d、指名读11、12节,思考:科利亚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又如何呢?
比较脚步,埋、挖者上台各走十步,比所走距离。
请现在的科利亚再次挖木匣。
问:你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时候走了十步,现在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说说“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读8~11节。
(“咬住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不惜时间、精力重锤敲打,让学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时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实,挖木匣的失与得,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光读一读效果不会太好,我抓住他们好动、直观性的特点,设计了课文内容现场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记者现场采访法,活跃了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学生重难点的理解与消化,也必将为学生领会课文中心铺好道路。)
四、读最后一节,思考:
科利亚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哪些事物在起变化?
(家中东西、家、木匣子……)
2、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a、启发:自己身体、学习、家庭……
b、奥运会:上一届、这一届金牌变化
c、天气
d、其它方面
(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中心句,创设情景,让学生畅谈真实感悟,只要是学生的真切体验,只要是学生思想和内心的独特表露,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将予以肯定和接纳。设计这一环节就是要把学生所吸收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见解,充分地释放出来。这一环节要保证时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张扬。)
五、齐声朗读课文,说说学了这一课的收获(包括问题的质疑与解答)
(齐读,富有感情地读,进一步整体感知深入内化所学谈收获,包括基础知识、写法特点、明白道理等,同时,也让学生有疑质疑,解决还未弄明白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本文词语表中15个词语和最后一段课文。
2、回家给父母讲讲《科利亚的木匣》这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变化)
(该板书紧扣题目与课文重点,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对比,用线段代表尺寸的长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败、成功与当时埋木匣的关系,以及蕴含在其中的身体变化,直观地显示事例与中心句的内在联系。一个问号,引发思考,一方面表现了科利亚爱动脑筋,另一个方面也在说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特点,才能把事情办好。)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3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