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课文|25、矛和盾的集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难点: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2、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明白了左抵右挡、招架、自卫、履带、庞然大物等词的意思。
2、我会用进攻、紧张、左抵右挡、自卫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4、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讲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2、资料袋:
  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12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
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续写或扩写的内容。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35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