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一等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促”生字,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一、导入: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是诗人思想心境的凝华。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那位同学来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齐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古诗。他便是我国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
   (见:看见         书:写、记录)
3、那作者在夜晚见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边看图片,边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查注释。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二、学习古诗
1.出示生字词。
   (萧萧、梧叶、促织)
2.指名学生读、齐读。
3.认识了生字,我想我们能更好的读这首诗了,现在请大家把诗和图画结合起来,并读给你的同桌听。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晚上,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6、你们说的这些在诗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
7、指名朗读,感悟
  ·我们先来读读前面两句。
(生自由读)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指名多人朗读)
   ·老师发现你在萧萧梧叶后面停顿了一下,我也觉得该这样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8、诗句理解:
   ·萧萧是什么意思?
      (风声)
     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萧萧梧叶送寒声,还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
     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
       (读诗句)
   ·这个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对于动客情有什么疑问?
       (谁是客,为什么是客?)
  ·诗人一个人在别的地方,心里难免会感到孤独,在这个月圆的夜晚,又会勾起对家乡的思念,试着体会诗人孤独的情绪,读,指名读。
·读得真好,老师越来越明显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那种身处异乡的孤独,于是诗人便产生了思乡之情。
9、带着思乡之情,谁来读读后面两句?
10、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绪了呢?
    (挑促织)
·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11、夜深篱落一灯明,什么是一灯明?
   (只有一盏灯,多么孤单啊!)12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
   (父母、亲人)
12、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现在却是一个人在异地,童年的伙伴和亲人都不在身边,体会一下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好吗?
   (齐读)
1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14、看来你们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了,带着你们的理解,读——(全诗)
1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16、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而你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你的心情会怎样?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
17、我发现你们都已经很深的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成了一个小诗人了,那么想不想把这首诗给背下来呢?
·学生自由背诵
·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背的怎么样了,我说每句诗的前面两个字,你们说出后面的字
·我来说前面一句,你们对后面的一句
·背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背
·我们一起来背,站起来,配上音乐
三、拓展
  1、对对子游戏。“山中春雨绵绵——江上秋风萧萧”
  2、你还读过那些诗人所作的描写秋景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3、读一读,连一连。
四、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7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