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电子版_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革命岁月
1-1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生词。
二、整理课后习题。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
五、配题:
1.正音字:井冈山(gāng) 显露(lù) 血雨腥风(xuè)
2.区别字:粮(   ) 锁(   ) 稠(   ) 撼(   )
粱(   ) 索(   ) 绸(   ) 憾(   )
3.近义词:结实——牢固   忘怀——忘记  
反义词:密密麻麻——星星点点
4.解词: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
极端害怕。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板书设计:
革命战争年代        青翠挺拔
井冈翠竹     北上抗日时期        从不改色123
社会主义建设        永不低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课后小结: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2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伟大的延安精神)
(3)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
(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
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
(2)讨论: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
(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四、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七、配题:
1.正音字:茁zhuó     炕kànɡ     脊梁jǐ
2.区别字:炕(火炕)琳(琳琅满目)妙(美妙)魂(灵魂)
          坑(泥坑)淋(大汗淋漓)秒(分秒)魄(气魄)
3.近义词:昔日——昨天    探索——探求
反义词:温暖——寒冷    光明——黑暗
4.解词:
茁壮:茂盛,旺盛。
辉煌:比喻极其显著而出色。
明媚:(景物)鲜明悦目。
板书设计:
八、课后小结:
1-3 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123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背诵古诗。
八、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九、配题
1.正音字:川(chuān) 戟(jǐ) 菽(shū)
2.区别字:咒(    )皱(    )霸(     )靶(     )
3.解词:
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课后小结:

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一、教材分析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
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要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
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讲话和要看对象”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2.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3.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
4.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
5.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考虑:(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90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