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芬紫砂】评周建芬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陈小红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2

评周建芬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陈小红

一、巧妙导入,走向文本

周建芬老师在导入新课时,由听歌曲到在诗歌中找春天巧妙地从“已有知识经验”与“陌生的文本”之间相似联系上切入,引起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在此基础上,直奔学习重点:除了“赏景”,还写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在感受到春意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论水”与“言论”这两个方面,真可谓一石二鸟。

二、个性阅读,走进文本

本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是一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的好教材。周建芬老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取重点读好孔子“论水”的语句去体味语言的美。感受水的“品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如:“(1)孔子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2)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学生在课堂始终是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对文本进行拓展,去质疑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水现状,从而生发自己的诸多感想,并且带着美好的愿望去提升文本。多么纯真的童心!是啊,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活泼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使课堂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89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