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钱学森课文_19、钱学森 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内容反   思19、钱学森备课:朱红娟复备:殷明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课前先学:了解钱学森为科学作出的伟大贡献。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  初读课文。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读课文。(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3、默读课文。(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二(2)三(3~4)四(5~6)五(7)三、分段读课文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3、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袒露(lù lòu)卓越(zhuó zhuō)运载(zàì zǎi)一望无垠(yín yíng)魂牵梦绕(rào rǎo)一艘轮船(sōushōu)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钱学森》一文描写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文章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这节课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再来回顾一下钱学森坎坷的回归之路。(二)读文悟情。1、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那么,究竟他的哪些做法、哪些话语打动着你呢?在2—6小节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句话,细细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2、学生按要求自由练读。3、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指导学习钱学森说的两段话。)4、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1)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了解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学生自由说。)(3)小结:是啊,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板书:抵挡物质诱惑)(4)练习:选取一组关联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钱学森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无论…都…不仅…而且…       是…不是…        如果…就…(5)再读钱学森说的这段话,此时此刻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5、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是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1)联系3、4小节内容,了解钱学森的这段话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2)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板书:不嫌祖国贫穷)(3)再读他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4)练习:是啊,祖国虽然穷,但钱学森相信只要中华儿女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不仅会从黑暗 走向 光明 ,也会从     走向     ……5)再次感情朗读这段话。6、同时出示两段话,教师小结。学生齐声朗读两段话。7、学习第五小节。(1)既然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五节。)(2)拓展阅读。也许将领的话还不能让你完全了解钱学森对于一个国家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那么老师这儿有个小故事,你读了就更清楚了。(学生自由阅读补充材料。)(3)读后交流感受。8、小结: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国外丰厚的物质生活诱惑不了他,国内贫穷的创业条件也没有吓退他,甚至美国那冰冷的监狱大门也没能捆绑住他归国的脚步。那么,是什么在支撑这他呢?(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三)想象拓展。1、说得多好啊!“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这一天。出示钱学森归国画面,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感情朗读第一小节。2、创设情境: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里夫兰号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霎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3、写完交流。(四)课后延伸。当钱学森学有所成,他是多么迫切地要回到祖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他回国后,他是如何学以致用,为建设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呢?课文没有写,课后可以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五、作业: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记忆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们没有记忆力,(      )不可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记忆力(    )生来就有的,(    )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   )在正常的教学影响下培养起来的。 板书设计:                                    抵挡物质诱惑钱学森  不嫌祖国贫穷        殷殷赤子情                            拳拳爱国心        冲破百般阻挠  教学后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能“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所以,在学完课文后,我问:“读了课文,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了很多如:“钱学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想回国,为什么到1955年9月17日才踏上归国的航程?”等等,我让学生回去收集资料,或查书籍或上网,抽空交流。当我用思品课交流时,学生读了很多资料,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这一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上课检查。1、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意思。2、  交流3、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上解决。                       这部分内容调至第一课时讲解 讲解:第一自然段是用倒叙的方法写的。                                                           改为1、  书后练习2: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2、  书后练习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16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