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3 介绍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诗人朱熹曾经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水源头活水水来”。
可见,丰富的生活见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本次习作力求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点,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对某一事物有个全面的理解,并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教学内容:
介绍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鸭血粉丝汤》,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的。让学生懂得如何介绍一种事物,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对这种小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4、作文过程中交代清楚风味小吃名字的由来。制作过程以及它的色、香、味、形。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询问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体验、搜集作文材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激发学生兴趣
1、在平时生活中大家吃过很多香甜可口的美味。你对哪些美味较感兴趣。(让同学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这些美味是如何来制作的呢?它们的色、香、味、形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例文,感知主要内容
1、过渡:
书上的《鸭血粉丝汤》写得很好,我们就来看看是如何写好这种风味小吃的。
2、学生自由轻声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
4、交流反馈
5、教师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鸭血粉丝汤》的色、香、味、形。接着写它的做法。最后写出吃鸭血粉丝汤的经历感受。
三、再读例文,明确写作方法
1、学生自读,思考:小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鸭血粉丝汤》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
(1)在仔细观察、了解、体验的基础上,小作者介绍了《鸭血粉丝汤》的色、香、味、形。接着写它的做法。最后写出吃鸭血粉丝汤的经历感受。
4、学习“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1)指名朗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2)引导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3)教师小结:
四、迁移说话,运用写法习作
1、明确习作内容及要点。
(1)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美味。
(2)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美味的的色、香、味、形以及它们的做法和品尝的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论。
3、教师指点:介绍风味小吃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五、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交流,誊写文稿。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评析,指导修改习作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认真誊写。
二、佳作欣赏,提升习作水平。
三、誊写文稿 学生习作
又是一年粽香时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
很小很小的时候,每到五月,吃粽子,看龙船,和大人去割艾蒿,是我们小孩子的喜爱。在家乡,每户人家每年在端午都会包粽子,那粽子的香气会在乡间弥漫好久好久。
包粽子的过程并不复杂,先是选上好糯米,找那种一般大小的颗粒,用心地洗干净,放到清水中泡上半天,等米软了,泡得白白胖胖时,然后用摘的芦苇叶,把糯米包成三角形或四方形,最后放到蒸笼里蒸。12
待香气溢出的时候,粽子也就熟了。尽管粽叶的绿没有刚包时鲜亮,但感觉中那绿却透出一种别样的温和。剥开一个,阵阵清香便沁人心脾,那种香,是糯米的香,是芦苇叶的香,讲究的粽子,还会在里面放一个红红的枣儿,白白的米里就有了淡淡的红色,胃也被小小的粽子牵住了!那种味道,我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你亲自尝一尝,才能感觉得到。其实吃,就算是平时再粗鲁的人,也会很小心地解开捆的绳子,拿着香香软软的粽子,细细地品,慢慢地嚼,有时也会准备白糖,蘸着吃。往往还没尝出味道,便没了,于是一笑,再吃一个吧。像我们这些小孩,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嘴上也会沾上一些白白的米粒,嘴里的甜,心里的蜜,让我们快活得不得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年年粽子飘香时,我想,我们的家乡,会在粽子的香气中陶醉!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9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