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案_如梦令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初识诗人
1、我们刚刚学过《夏日绝句》,哪位同学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绝句》这首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清照在这首诗里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教师小结,投影出示:
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得一首雄浑奔放诗。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从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及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词却写出来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1、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词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2、提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首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幻灯片:
    常记:时常回忆起。
    溪亭: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争渡,争渡:“争”,怎的意思;争渡即怎渡。
    沉醉:形容醉得很厉害。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兴致。很尽兴。
7、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意思,然后将词意写下来。
8、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三、读悟词情,精讲点拨
1、同学们,读古诗词,我们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应体会词的意境及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个词来表达你读这首词的感觉。
2、提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3、同学们,读这首词给人以高兴的感觉,读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你会感到高兴吗?
4、那我们读《如梦令》这首词我们会感到高兴呢?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读一读《如梦令》,找一找,词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你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5、请问词中哪个字眼儿告诉你,词人很高兴?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词。
6、把“兴尽”二字圈出来,一起读,读出感觉来。
7、词人因高兴而多喝了两杯,结果怎么了?请读出这浓浓的醉意。
8、词人为何“不知归路”? 仅仅沉醉于酒吗?请你品品“沉醉”这个词,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123
9、词人“不知归路”也许是应为“沉醉”,也许是应为“日暮”,也许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10、词人因“兴尽”而“沉醉”,因“兴尽”而“晚回舟”,结果搞错了方向,词人到哪了?
11、请把“藕花深处”画下来,此时的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请学生说。
12、我们学过一些关于荷花的古诗,能背一些吗?
1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投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宋.周敦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杜甫
14、这么美的藕花,这么美的环境,可此时词人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5、你读出词人此时的心绪吗?
16、此时词人可着急了,就在这慌乱无主,夺路而归的当儿,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17、此时此刻,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心情又怎么样?
18、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词人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领悟意境,再识词人
请同学们品读每个词每句话,边读边想,随词人一起郊游,走进李清照所描绘的意境中。展开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1、同桌交流自己朗读感悟的情况。注意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想象。
教师投影出示
⑴开始时,词人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
⑵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
⑶在回家的路上,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词人心情怎样?
2、交流展示:指名说说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词的意境。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与词人一道,走进了荷塘,看到了“溪亭日暮”, 看到了“藕花”,看到了“一滩鸥鹭”,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其实这叫“词中有画”。画中还有人,你们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因为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使整首词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醉了的、无忧无虑,活泼甚至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的美好的心情。
4、齐读这首词。
5、同学们,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投影出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后,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浓重的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123
    7、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五、简介常识,欣赏歌曲
整首词,词人只用了33字就写出了这么丰富的画面和情感,这就是词的特点:含蓄、凝练。
1、说到词,谁来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出示投影:
词,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由于这些“曲子”的唱法今已不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故“曲子词”今之省称为“词”。词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
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请欣赏歌曲《如梦令》,随歌曲一起吟唱。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          日暮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ˎ̥【设计说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且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案中我从友情提示、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读故事,完成练习四个方面设计,各有侧重,意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在巩固案中我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从填词句,解释词意,判断对错,想象词景,改写散文,到课外拓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巩固教学效果。在教案中以交流展示,了解诗人;自学质疑,理解词意;读悟词情,精讲点拨;展开想象,领悟意境;简介常识,欣赏歌曲这一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词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从而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6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