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_苏教版六下语文教案——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2)带着的疑问,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2)纠正读音。(3)答疑解难。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4)理清课文脉胳。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3)写我下山时,遇到一位扫路老人。
第三段(4—12)在交谈中,我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分段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好:褪
六、作业
 (1)读好课文。(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
1、词语:
层层叠叠 顶天立地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2、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些什么感受?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谈。过度:大家对词语的感悟还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加深我们的理解。课文题目是——重点是写“人”,但离不开“峰”。
二、引导体会山峰的“险”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那么它险在哪里呢?请打开书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节,自由读,具体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峰的险?
3、读好第二句,这一句没有一个险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让我们可看出石梯的险,峰的险。
4这么险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读——“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你读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悦,艰辛的历程)喜悦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123
5、这一句同时也写出了峰的险。采用了什么方法?游客的表现烘托了什么?
6、如此险峻的山峰,我却爬了上去,心里自然——好不得意。回到第二节,读出天游峰的险峻,及作者登上了险峰时的喜悦心情来。
三、引导体会老人的“乐”
(一)、外貌部分
1、傍晚时分我下了山,但游兴未尽便散起步来。在一片静寂声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声音由远及近,一声比一声分明。引出——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2、自由读这段话,再看看插图,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课文还有哪里也写了扫路人的外貌呢?出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4自由读这段话,从这段外貌的描写中,你又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呢?
5、都是写外貌,却分两次来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不一次写完呢?
(二)内在部分
1、与老人的谈话,对老人的进一步了解源于什么?(热情好客)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2、于是,有了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4-12小节,把对话读好。
3、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从哪里看出来的?老人自在悠闲、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我此时倒抽了一口气,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老人舍不得什么?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
(4)“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四、引导体会作者的“情”
1、课文学得差示多了,那么你知道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具体落实在作者的哪些言行上?
2、出示:我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的的祝福。
3、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
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到这里,这笑声应该永远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今天,我们跟随课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险,并且认识了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人的岗位可以不同,但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应该一样:我们要永远做一个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自强不息的人。
    板书设计:123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充满自信              
陡    险     豁达开朗
窄           自强不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尝试习作。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5、写一写。6、猜一猜。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61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