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随想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教学目的: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三亚的热带风情,初步了解三亚落日的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三亚是一个洋溢浓浓热带风情的地方,感受三亚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流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
出示几句古诗:读一读,想一想,同学们会发现什么?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都是写落日的古诗句)集体齐读。
教师小结:落日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十分赞美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三亚落日,看三亚的落日又有怎样的特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能读通课文吗?我请五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课文。
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完成填空:
三亚在我国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在三亚看落日!
1.指名填空。原来,在作者的眼里,三亚落日的特色是?(生答:真有诗意。师板书)
2.请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意”的。(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具有诗的韵味,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3.出示三亚落日风景图,欣赏美。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喜爱、赞美、陶醉)
三、细读评析第1自然段。感受三亚落日的“诗意美”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指名读,读后评价。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美妙绝伦”的意思是什么?(美好到了极点)近义词是?(美不胜收)“逊色”的意思是?近义词是?(减色)这是对落日的赞美。(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老师引读、男、女生各读一句,再齐读两句。)
四、细读评析第2自然段。感受三亚落日的“迷人背景”
过渡:为什么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三亚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1.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示)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字音。
指名读生字,一起读生字。齐读这个自然段。
2.“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做出记号或写出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三亚很美?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1234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1)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写出了色彩美,动态美。对海之蓝,天之蓝,海天一色,白鸥低翔的热带风情的喜爱之情。)
(2)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写出了形态美和色彩美)
(3)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体会叠词在这里的用意。)
(预设:我还发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4句话,其中第一句与下面的三句关系是总分关系。)
(这个自然段,不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就连结构都很严谨。)
5.指名配乐诵读,其他同学想象一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一幅充满诗意的热带风景图,里面有这样美丽的景物: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
6.欣赏三亚的热带风情。(听了这位同学的叙述,是不是很想看看三亚的美景?那就请大家将目光锁定在大屏幕上,一同欣赏三亚的热带风情。)
教师小结:在这样一个地方观看落日,怎能不充满浓浓的诗意?而三亚风景的主角落日更是充满了诗意,令人遐想翩跹。等到下节课,李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
现在,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随堂练习:
五、出示随堂检测:
1.在文中的一二自然段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不胜收()高大挺立()
2.选用课文中的一类生字进行填字成词:
逊溢屑丹溅敛玫瑰盏哦
飞珠()玉不()一顾出言不()()青妙笔
横征暴()()于言表()丽无比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了。
由“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
4.将描写落日的古诗词填写完整:
(1)大漠孤烟直,。
(2)浮云游子意,。
(3),只是近黄昏。
(4),半江瑟瑟半江红。
《三亚落日》的教学随想:
但凡公开课,没有几个语文老师喜欢上第一课时的。不少老师认为第一课时无非是讲讲生字新词,疏通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已,不容易出彩。而第三届“七彩杯”全国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展示的都是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教者课前与学生只接触10分钟的时间,课堂时间也只有短短的30分钟,而呈现在与会老师眼前的却是多姿多彩、有声有色、高潮迭起,学生兴趣盎然的精品课堂。由此看来,只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的第一课时同样也能绽放出光彩来。那么又如何上好六年级语文的第一课时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三点要求:1.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按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好语文的预习要求。课前,学生就能读通读顺课文,能自主认读生字新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2.课时目标必须要明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全面,便于检测的。第一课时的目标应该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是否读通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能否随文识字,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课文的篇幅不长,应引导学生精读某个语段,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3.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还要多渠道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文本要表达的情感,让全体学生都想急于探究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1234
基于以上观点,《三亚落日》的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按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在书上留下预习的痕迹:划出重点词语,标出小节数以及意义段,能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文中至少四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其次,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我通过学生自愿展示读书效果的形式,来了解孩子课前读书的情况。我提了本班五名语文水平是中下流的学生,每人读一节,以此验证其他学生的读书情况。也许孩子知道是上公开课的缘故,就连李宗泽(上学期期末语文成绩最低的孩子)都将课文的段落读得流畅、自然。看来,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也能认真预习课文了。于是,我就省略了再次提人朗读的环节。在五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的同时,我向其他学生提出了听读思考的要求。以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检测孩子是否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看,都能很快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填空,了解了三亚落日滑落的过程富有诗意。在理清文章的脉络之后,重点教学了第二自然段,介绍三亚的自然风光。虽然这一节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是我想作者之所以得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一中心,与三亚如诗如画的风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三亚美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三亚的美,我也用诗样美丽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边读边说,三亚美在哪儿?通过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反复朗读、品味、推敲,领悟体验三亚热带风情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对三亚的喜爱。有了这种喜爱之情,洋溢在他们心中的必定是无限的向往,把握住他们的感情,引导着他们好好地读一读,美便成为孩子们的了。
在品读了充满诗意的文字美和无比喜爱的情感之余,还得遵循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原则,将体验情感与文字训练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突出语文的原汁原味。于是我模仿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做法,将第二自然段以每一句分别另起行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结构安排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与后面几句的关系,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回答出来了。在品读欣赏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和结构之美之后,我再出示课前搜集的三亚热带风情的图片,很快,文本中出现的词语“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又再次以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进入到孩子们的视野里,孩子们都会被三亚那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诗意美所吸引,都会忍不住地想一睹三亚落日的风采。而感受三亚落日的诗意美,将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急于探究学习的欲望已经被激发了。见学生欲罢不休的样子,我就将课前搜集的三亚落日的图片提前让学生一饱眼福了。最后,提示学生,可别忘了完成今天这节课的随堂检测,也别忘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将三亚落日的美体现出来的。
另外,为了突出语文重积累的原则,我在课前出示了几句诗句,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都是描写落日的诗句,通过反复诵读,增加诗句的积累。再在最后的随堂检测中,进行落日的诗句填写练习,一来保证了课堂结构的首尾呼应,结构的完整,二来又沉淀了孩子的诗句积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1234
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搞清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上出与第二课时同样精彩纷呈的课来。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尽管自己全方面考虑了,但还是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在这节课的课始,我预设的一个问题“三亚落日具有怎样的特色呢?”学生一时的回答是“像孩童”“像大红灯笼”“像跳水员”,就是不知用“真有诗意”这样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我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无非是引出“诗意”这个词来,以“真有诗意”作为这节课的主线,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可是,学生哪懂老师的心里,只是任由自己的理解去解答老师的问题而已。当时也不知怎么引导的了,依稀记得让学生再读读课文内容填空,读到最后一处时,我有意识地停顿了一下,有个聪明的学生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图,脱口说出“真有诗意”。我也就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兴奋地在黑板上书写起“诗意“二字。看来,我的提问方式有问题,没有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去提问。对“诗意”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肤浅的。或者,当时,我就应势顺导,最后再出示“诗意”也未尝不可啊。这个环节的差错,也暴露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的缺陷。怎样将自己的预设与课堂中的生成,自然和谐地统一到一起,还需我今后加倍的努力探索!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476.html
-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_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后感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作者:踏浪而归 《负荆请罪》这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对对联。如交流描写相如的对联:“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
-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_【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读悟结合,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古...
-
【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图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反思_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详细阅读
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8、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
惊世第一妃_《一算惊世界》全新导航与训练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通讯: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所作的真实、具体、形象、详尽、及时的报道。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写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精神和高风亮节,反映时代精神。 数学王国的骄子: 1 π之父祖冲之 2 几何学的创...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视频_《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
-
【续写《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详细阅读
作者:王洲辅小 李 倩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王洲辅小 李 倩 非常有幸能在新教师培训中聆听到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的课《最大的麦穗》,通过倪老师精彩的上课,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与倪老师的交流,使我也摘到了麦穗。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在语...
- 详细阅读
-
【《小草和大树》的寓言故事】《小草和大树》五详细阅读
font size=6>《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教学背景:1,《小草和大树》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