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理想作文】国标本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国标本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与录音机。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相机出示小黑板)
        截去        撑地        手持    撒脱

        支撑    急速      擎着    拄着

        甩掉     转向      拉动     蹦跳

        泛起    跳跃      仰望    追赶

        酸涩    旋转      漾出    抓住
        1、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2、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丢腿”的事情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情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飞风筝”的事情   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情
       二、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1.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指名读第一件事情写刘老师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让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这是一个幽默的刘老师。幽默在哪儿?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从“笑”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3)谁再来读读这个刘老师“笑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
  2.刘老师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学们,每个人的笑后对泛出了一种酸涩的感情,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3.下面请同学继续读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情,边读边想,你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123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同学们,我写板书可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身有残疾的刘老师呢?
(刘老师写板书很艰难)
 (3)如此艰难,刘老师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一次心跳。相机提问:
 这“心跳”源于什么?(对刘老师的担心); 这“心跳”出于什么?(对刘老师的尊敬)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敬业负责、身残志坚、有执着追求的刘老师   )
4.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飞风筝的事情,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边听边思考,说说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从亲手扎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个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2)教师出示:“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
  让学生读这一段话,然后思考: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3)同学们,老师脸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
    从“漾”  这个字,大家又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 (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5、在学习第四个典型事例时,我运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依照刚才的学法去概括出刘老师的特点。(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过渡: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后,如何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这一教学难点呢?  
  我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
2、他放飞的是什么?(理想)
3、那他的理想是什么?(理想就在刘老师放飞与追逐的风筝里,对生活的满怀激qing;理想就在刘老师旋转的拐杖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理想就在刘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放飞自己心中的理想)。相机画风筝。
4、刘老师放飞的风筝给予我们什么?(刘老师的身传言教,给学生以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幼小的心灵里也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当作者苏步阳在文革时遭到残酷打击的时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难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刘老师,要像刘老师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乐观向上、有执着的追求。)
  七、说作业安排:
        以“一个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22  理 想 的 风 筝
  乐观向上     身残志坚       热爱生活    挑战自我
    ↑             ↑                  ↑              ↑123
  笑谈丢腿    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             ↑                  ↑              ↑
    截去           撑地            手持       撒脱
    支撑      急速         擎着       拄着
    甩掉      转向         拉动       蹦跳
    泛起      跳跃         仰望      追赶
    酸涩      旋转         漾出      抓住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之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这样几组重点词语,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时我用了四个问题。不难发现这是一组分解难点又逐步靠近并解决难点的问题。给了学生台阶,又顺应着整堂课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了“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之二:
     小学六年级的长课文是与初中相衔接,是为学生升入初中学习作准备的。如何长文短教、精处细读?我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学会取舍;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去理清文本的线索,去统领全文,这一教学理念的设计在这节课中我作了一些渗透。相信学生能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能学到一些阅读长文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22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