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目录】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选录了五篇文章:《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别挤啦》三篇为重点教读课,而《瑞恩的井》和《阳光皮肤》为两篇拓展阅读课文。本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来编排,渗透“和平”“民族”“责任”“种族”“给予”等内容。其中,《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瑞恩的井》和《阳光皮肤》四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的举止、言行表现人物的美好的心灵,令人震撼不已。只有《别挤啦》一文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一个道理。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渗透的“和平”“民族”“责任”“种族”“给予”等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举止、言行、心理表现人物的美好的心灵的方法。
课时分配: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2课时  
                      《黑孩子罗伯特》           ……2课时
                      《别挤啦》                 ……1课时   
                      《瑞恩的井》               ……1课时
                      《阳光皮肤》               ……1课时   
                       综合活动                  ……4课时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文中重点记叙了雷棣发奋读书学习、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这两件事。123456789101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举止、言行、神态表现人物的美好的心灵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记叙的几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体会雷棣课文渴望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构想:  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后,重点体会人物的精神,带领学生理清课文顺序,注意倒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流搜集的联合国的材料,了解联合国维和行动。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读课文,正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交流生字词语,认读。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精神。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2.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写的五件事。
    3.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件事认真读一读,从中体会一下雷棣的精神。
    4.交流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分别理解五件事,体会雷棣的精神。
    (1)对妈妈的关心,可以看出雷棣懂事了。
    (2)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谈谈世界上还有那些地区有战争,了解爸爸雷润民为什么牺牲的,了解联合国,了解维和行动。
    (3)了解雷棣发奋读书以及取得的成绩,交流辛普森案件。
    (4)出示爸爸说的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理解体会。课文是怎样写雷棣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中体会到雷棣具有怎样的精神?
    (5)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爸爸未竟的事业是什么?理解“未竟”。
    四、课堂小结。说说雷棣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妈妈  
                         关心国际政治1234567891011
                   雷棣     发奋读书         自强不息
                            自己努力       
                        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写信给秘书长
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抄写美词佳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说说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二、了解事情叙述的先后顺序,领悟插叙、倒叙。
    1.思考:这几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顺序。
    3.像开头这样,先写结果,再后过头来记叙,叫倒叙。
    4.课文第五自然段,回忆了雷棣过去的事,这种写法,叫插叙。
    三、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选自己感受深刻的精彩段落,先认真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谈谈感受体会。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到雷棣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的精神,以及他的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英勇献身的精神。
    四、领悟表达方法。
    1.你是怎样体会到雷棣的品质的?课文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记叙的?
    2.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记叙,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指导。
    2.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
    3.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
    六、交流“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思考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填写“我的视角”。
    七、质疑问难。
    八、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234567891011
                            自强不息、    语言
                   雷棣     发奋图强      动作
                            热爱和平      心理
                                          神态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3.读写结合小练笔。
课后反思:

                                   黑孩子罗伯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黑孩子罗伯特将自己积攒的买飞机模型的钱捐给白人女孩丽莎治病,从而表现了罗伯特纯真、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诚恳面对生活的美德。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感悟罗伯特纯真、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诚恳面对生活的美德以及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学会生字新词,积累美词佳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举止、言行、神态表现人物的美好的心灵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罗伯特的美好品德。
教学难点:    了解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以及罗伯特捐钱后的哭泣。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罗伯特的美好心灵。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读课文,正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交流生字新词,认读。1234567891011
    3.思考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精读课文,了解罗伯特的品质。
    1.罗伯特捐给丽莎的钱,是怎么来的?这些钱罗伯特本来想干什么?从哪看出罗伯特喜欢飞机模型?
结合学生的朗读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罗伯特对飞机模型的喜爱以及他挣钱的不容易。为学习捐钱做铺垫。
    2.读读罗伯特捐钱的部分,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3.引导学生体会:丽莎是罗伯特的好朋友吗?她对待罗伯特的态度怎样?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种族歧视。即使丽莎这样对待他,可是罗伯特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罗伯特渴望平等,心地善良。罗伯特捐了钱,可是为什么却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罗卜特既不能买飞机模型、又担心丽莎因没钱治病而死去的复杂心理。引导学生体会到:罗伯特的宽容、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4.自己练习朗读。
    5.指名朗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
                                喜欢战斗机模型       纯真
                                    挣钱             善良
                                捐给丽莎治病         宽容
                                                   富有同情心
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抄写美词佳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234567891011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品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课。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你认为罗伯特是个怎样的孩子?(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最后5个自然段,思考讨论:在丽莎爸爸的怀抱里,罗伯特为什么禁不住低声哭了起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丽莎的爸爸原来对待罗伯特态度不友好,在罗伯特行为的影响下,改变了态度,使罗伯特很激动。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了解种族歧视对孩子的影响,体会课文的中心。
    1.丽莎的爸爸拥抱了罗伯特,罗伯特为什么很激动?
    2.丽莎的爸爸一开始对待罗伯特的态度,就是一种种族歧视,这种种族歧视给黑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你还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体会到这种创伤?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
    4.全班交流,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罗伯特生活的环境和人们对他的态度来体会感受。
    5.者作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希望消除种族歧视,黑人能和白人平等地生活。
    6.课文第一段在情节上和后面的几段联系不是很密切,能否去掉?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第一段点明中心,突出中心,不能去掉。
    四、领悟表达方法。
    1.你是怎样体会到罗伯特的品质的?课文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记叙的?
    2.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记叙,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3. “教堂外面的玫瑰花开得好红阿!”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能体会到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
    2..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六、交流“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思考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填写“我的视角”。
    七、质疑问难。
    八、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
                              纯真
                              善良            动作1234567891011
                              宽容            语言
                              富有同情心      心理
                              希望平等        神态
                              消除种族歧视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3.读写结合小练笔。
课后反思:         

别挤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给人心灵上的教化的诗歌。本视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现了作者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理想,追求人间的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别挤啦”的含义。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别挤啦”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背景,导入新课。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教师范读课文。
    3.指读课文。
    4.交流生字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诗意。
    1.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1234567891011
    第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第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2.怎么理解诗中说的“挤”?“你”指谁?
    结合学生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诗中说的“挤”指不道德的行为,包括思想上的和行动上的行为。“你”指没有道德的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3.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
    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点拨)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    四、交流“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思考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填写“我的视角”。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六、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
作业设计:
    1.背熟诗歌。
    2.《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3.读写结合练笔: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板书设计:
                              别挤啦
                        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不要让别人受到压抑
                        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善待别人 和谐共处
课后反思:
                                  瑞恩的井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1234567891011
教材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瑞恩的井》,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募捐mùjuān 草棚péng 羞怯qiè 水泵bèng
  登载zǎi 擦cā 罐guàn
  三合作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瑞恩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
  五 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3、瑞思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又如何实现呢?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3.读写结合练笔:谢谢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事迹。
板书设计:
                              瑞恩的井
                     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课后反思:
                             阳光皮肤
教材分析
    《阳光皮肤》一课讲述了在国际少年班里众多小朋友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写出了南非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这是一个国际少年班,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而南非孩子占大多数,课文开篇以每学期的惯例开始,用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方式将需要很多话语介绍的人文背景集中在每个人的一句话表达之中。详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一番话语,文章最后以“阳光皮肤”点题,令人震撼,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12345678910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发挥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朗读、分析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构思
    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而学生也正是初一新生也刚刚组建了班集体,也是一个“大家庭”,而本文又是自读课,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段,认知水平,是孩子们能够融入课文的一个良好契机,在调动智商的情况下,也培养学生们情商,体会课文中的“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阳光皮肤》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1、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播放世界各地风光)后,提问:你记住介绍了哪些国家的情况?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国家?根据你搜集上来的材料,简单地跟大家交流一下。
    2、是啊,同学们:地球很大,1500多年前,人们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波斯,大概要走上半年。然而地球又很小,今天乘上飞机环绕地球一圈也不过24小时左右。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地球村。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村子中的一个家庭。在大家共同拥有的这样一个兰色星球上必然会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么,今天,地球村里又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出声地去读课文。
板书:    阳光皮肤
    二、学习课文
    1、课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2、现在,让我们模拟一个情境的语文课堂:我们这个班现在就是国际少年班,一共有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其中20个是我们南非人。我就是国际少年班的老师——莱斯小姐。现在,就让我们忘记自己现在的身份,进入情境中的语文课堂中。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的,我们暂且也把它看成是一堂语文的口语交际课。那么,各个国家的同学在利用口语来展示自己国家的风采时,你认为:
    1.哪个国家的同学介绍得好?你为什么欣赏他的介绍呢?
    2.哪一个国家的学生介绍得最精彩?最形象?
    3.在口语交际中,新加坡的李德远和朝鲜来的金顺玉的对话是什么意思?(能否表演一番)他们好象伤害到了彼此,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关于说话的技巧呢?
    他们的话都伤害了双方祖国的尊严,但却都没有恶意。以后开玩笑要掌握分寸和分清场合,不要开国际玩笑。
    你能想象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时的心情吗?
    作为中国孩子,当时他该多自豪啊!
    可是,在我们这个少年班,54个孩子有20个是南非人,南非孩子该怎样介绍自己的国家呢?1234567891011
    模拟情境课堂,朗读课文:
   “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结尾,“我不禁热泪盈眶”。
    同学们,下面就是桑巴哈提到的非洲。(播放一组苦难非洲的画面,教师根据画面内容适时的补充讲解)
    索普——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在1912年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出色的人物是美国的天才运动员——索普。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运动员,但在奥运会冠军史册上并没有他的名字。人们一在提到他,称颂他,他的名字比冠军还要响亮,是因为人们同情他的不幸。他是种族歧视的牺牲者。他出生于印第安贫穷家庭,他篮球、足球、游泳、跑步,样样都行。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他稳拿了2次全能冠军(跳远、200米、1500米、铁饼、标枪)。但,他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奥运会取消了他的冠军资格并把金牌转发给这个项目的第二名,但后者拒绝接受,他说:真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索普不仅被剥夺了金牌,而且被剥夺了参加业余比赛资格,就这样,一代才华横溢的运动员被扼杀了。此后,索普当过职业棒球员,卖过苦力,他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金牌”。70年过去了,终于,在 1982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为索普恢复名誉。1983年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追回的金牌重新授予索普留下的儿女。索普,一代天才运动员就这样成为了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三、总结
    同学们,战争不仅给非洲人民带来灾难,也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痛苦。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3.读写结合练笔: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阳光皮肤
                     拒绝种族歧视    人人平等
课后反思:

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94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