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学反思]《矛与盾》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文本的意思。
3.懂得说话办事要讲究分寸,不要言过其实,避免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读懂文本的意思,知晓其中道理。
【教学实录】
一、学法引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两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和《学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教师板书)
生1:读正确、读流利;(板书)
生2:结合注释读懂;(板书)
生3:明白文中道理。(板书)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矛与盾》(生随师书空写“矛”和“盾”)
师:大家齐读课题。
生:矛与盾。(齐读)
二、初读文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你读不准的字音。(多媒体出示课文,配古筝曲范读。)
师:请大家抓紧时间,自由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读?(教师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是第一个站起来读课文的人,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自由评价。
师:很好。大家既能说出不足,又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希望下一个同学再读的时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谁想读?(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尤其是“……何如?”一句,读得有古文的韵味。谁还想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三、读懂文本
师:楚人是怎样夸矛和盾的?谁能用书中的话说?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板书:矛之利,于物无不陷;盾之坚,物莫能陷。)
师:真好,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呀?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教能穿透;我的盾非常坚硬,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师:他说得对吗?
生:对了。(七嘴八舌)
师:这里的“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生:是穿透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下注释写着呢。
师:好,就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一句一句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自己读懂课文。(学生自学)
师:学完了吗?
生:学完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意思?(指名说)
生:从前有个楚国人卖矛和盾……
师:真了不起,自己说能读懂文言文。谁还想说?(再指名)
四、动画配音,积累语言
师:同学们不但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能把意思读懂,真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齐)
师:播放动画片。
师: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师:这个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矛与盾的故事。
师:是的,遗憾的是这个动画片没有声音。你们愿意弥补这个不足吗?
生:愿意。(齐说)
师:好,请大家对照画面,试着给动画片配音。同学们可以独立配音,也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合作配音。(动画循环播放,学生练习配音。)
师:谁愿意给动画片配音?(指一名学生)
生:从前,有一个大汉到市场去卖矛和盾。这市场可真热闹,一会就围上来好多人。他对大伙说:“你们看看,这个盾多结实呀!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盾,什么东西都穿不透它!快来买呀!我这儿还有一支矛,你们看这支矛多锋利,还发光呢,再结实的东西它都能刺破,不信,你试试。”这时候,一个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什么也说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123
师:怎么样?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他配得挺好的,说明白上故事的意思,还能加上自己的话。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
生:我觉他配得不够好,有的时候画面和声音没合上。
师:是有一点。希望下一位同学注意这一点。谁还愿意配音?(请合作的学生配音)
师:先介绍一下你们的角色。
生1:我是楚人。
生2:我扮演观众和提问题的人。
生3:我是旁白。
师:好,开始吧。
生3:一天,一位彪形大汗来到市场上卖矛和盾,他对着围上来的人说。
生1:你们看,这是世界上最结实的盾,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把它刺破。我这儿还有一支矛呢,看多锋利呀,再结实的东西都能刺破!
生2:真有那么利厉害吗?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生1:啊……这……(扮有掌声)
师:有的同学已经为你们的表现鼓掌了,真好。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用自己的话给动画片配音,我们再用课文给它配音,好不好?
生:好。
师:请大家先再下边读读读课文,争取把它背下来。
师:谁愿意用课文配音?(指名)
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师:了不起,虽然不熟练,但你是第一个能用文言文配音的同学。能用文言文配音的同学请起立,人们一起给动画配音。
师:同学们,课文最后说“其人弗能应也。”大家想一想,如果真用那支矛去刺那个盾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生1:盾被刺破了,说明矛锋利。
生2:矛的尖弯了,说明盾结实。
生3:盾和矛都坏了,说明个都不好。
师: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情况了?
生4:盾和矛都完好无损,这说明矛不利。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两个都完好无损,说明两个都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好的矛能刺破盾,好的盾能挡住矛面,而这两个现象都没出现,所以说明两个都不好。
师:有道理。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下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开一个小辩论会。
五、写中明理
师: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件事有更深的感悟,你可能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也可能有一些话想对楚人说,还可能有一些话想对自己说,现在就请你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学生写话。)
师:写完的同学,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生1:我想对楚人说:请你以后说话的时候有点分寸,别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师:你是让他吸取教训,是吗?
生1:是的。
师:老师想代他问问你,他犯的是什么错误?
生1:他说大话,自相矛盾了。
师:你的看法真准确,老师替楚人谢谢你。(板书:夸大其辞  自相矛盾)
生2:我想对楚人说:卖东西要讲信用,你的矛和盾不可能都是最好的,你骗了顾客,就算你的买卖成功了,也不光彩。
师:你不虽小,可是你的话却很有分量,你在告戒那些商人要讲诚信。
生:……
师:老师也有话要说,同学们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引用两句名人名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齐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把好和坏协调起来是一件最难办的事——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它们却常常结合在一起——那里面有忧伤也有快乐——在看见恶的地方,我们也应看到善
——泰戈尔123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设计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自相矛盾  言过其辞
盾之坚,物莫能陷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总目标中对文言文作出说明: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鉴于此,张老师本课的教学中主要关注两点:第一,关注兴趣:第二,关注学法(尤其是读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让他们喜欢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兴趣,张老师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故事,给动画片配音等,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文言文,也就是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其次,把学习文言文由外在的引导转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主要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本身内在的价值:文言文句式上和音调上的独特的韵律美是现代文所不具备的;文言文中有趣的故事发人深醒的道理令人回味无穷。只要让学生认识、理解、体会这些,学习文言文就会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在《矛与盾》的教学中给动画片配音这一环节主要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设计的,学生因为喜欢为动画片配音,所以积极的读书,主动地背诵,在活动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新课程标中七至九年级阶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小学阶段我主要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读懂文本的意思。在读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汉语中常用词语的意思,了解文言文中句式的一般规律。这一目标主要是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完成的,因此,张老师注重设计学生的读书活动。读书分层次,每一次读书都有不同的目的,达到不同的要求,做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三、读写结合,巧示寓意
《矛与盾》中包括哲学对立统一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空洞的讲解只停留在口头,并未入脑入心。而张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写话活动,学生选择的范围广了,可以说明白的道理,也可以写想对楚人或自己说的话。 学生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想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告诫自己该如何说话办事,这也正是寓言的教育作用。
(本课在“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研讨会上做教学观摩,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审核,本课被确定为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课程)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6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