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的作者|《养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简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从家中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或经历。
五、教学用时: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交流资料,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养花的种类。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花卉图片,说说花卉的名称。
2、交流养花的知识和乐趣。
3、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词,纠正错误的读音;说说难记、难写的字。
2、说说预习课文之后对老舍先生养花的经历有哪些了解。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画出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句)。
2、由中心句回顾全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交流。
(四)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种类。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养花的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3、自由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指导朗读。
(五)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老舍先生总结出养花有哪些乐趣呢?他又是怎样把这么多种乐趣写具体、写清楚的?
(二)理解3—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种种乐趣写具体的。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细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每一种乐趣写具体的。
2、分组(根据选择的相关段落)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作者言之有序、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3—6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读,体会其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2、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一种乐趣,注意写具体。
[板书设计]
13、养花
长见识
有益身心
养花的原因→养花的好处   分享快乐  总结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式启动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侧重于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一些精读课文在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方面作了一些尝试。12
老舍先生的这篇《养花》真实地叙述了他养花的乐趣,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养花的见识。因此,在课前,我着重布置了他们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和经历;上课之初,带领他们交流,因此,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他们读起来也觉得兴味盎然,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体会到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益处,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但是,在本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因为,以前,我们很少强调让学生回家去搜集资料,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和经验,而现在,他们在老师的倡导下居然做得很好。为了让他们养成课前主动开发资源的习惯,我认为,及时的表扬与鼓励非常重要,我们班有一个叫王键的小男生,第一次搜集资料就很成功,我表扬了他几次,后来,他居然就能坚持下来了,我没有布置时,他也能主动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源。今后,我打算对其他学生也要多给予肯定。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小组合作交流的。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交流的是:老舍先生是怎样把每一种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交流之前,我没有作任何指导,后来,我加入到几个小组中才发现,只有少数尖子生能说清楚,多数学生还是辞不达意。因此,我意识到,交流之前,应有所示范,有所指导。
总之,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相信我的学生会越来越棒,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51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