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以什么为主线】《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江苏省扬州市沙口小学 潘 军
  尝试从理念上转变,评价一堂语文课,不是看老师本人是否出色,而是看学生动起来了没有,动得怎么样,动得好不好。教学中国的寻找和确定要从学生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课前提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启发了我,也帮助我更加理解了课文。学生提问当然有不到位的情况,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错误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让我知道学生的兴奋点在哪里,他们认为的难点又在哪里。
  一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要能解决学生最困惑的即可。
  我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充分吃透课文后,上课随学生情况而定。而原先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环节可以略去。
  先研究,再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学生的研究,深于学生的研究。
  课堂上要放开,让学生放开讲,学生很多时候能成为你的老师。让学生大胆讲,就有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 赵 明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文章赞美了居里夫人。与同类的文章相比,所不同的是全文以“美丽”统领,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 “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较长。尤其在材料运用上与同类文章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文中多处运用联想、引用、对比的手法,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又使居里夫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美丽。
  因此教学是我采用了四个环节:
  1、走近居里──居里夫人事迹介绍会。
  2、解读居里──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3、探究居里──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
  3、辨析居里── 讨论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居里精神。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我偶尔还会忽视教材的存在,而只顾剖析,少了写生与文本的对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 陈唯佳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第一感觉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孩子们情感。尽管教师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孩子,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生活。仔细分析原因有三:
  1、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情感感受能力估计不足。没能在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区激励。
    在刚刚开课的时候,想让孩子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没想到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显然被我的问题问住了。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期待中的反应。只好自己将对课题的感受与孩子们分享。试图暗示他们面对一个陌生的课题应该有自然产生疑问的习惯,即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感染。1234
  2、内容容量过大,仍然有想求完整的心态。所以没有给学生留更多时间阅读、思考。
    尽管一再告诫自己课堂节奏应该按着孩子课堂的发展韵律来把握,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又犯了毛病。此刻更能感受老师们上公开课时的求全求美心态。可见某些形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难改变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仍然是来自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显高于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仍然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尽管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可是把这一理念转变到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的深刻认识,是上这节本课对于我而言极珍贵的价值。
    如何创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目前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重点。前路漫漫,尚需不断思索。最关键是必须根植课堂,大胆实践,以研究的心态面对课堂教学的开放。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也有几点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
  1、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是用心地倾听孩子的发言,并及时给予了评价。
  2、在布置孩子们自己阅读时,真正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感受。认真地观察了孩子们边读边划下的句子,做到真正地了解孩子们的也现状,然后有针对对性地请这些孩子起来回答。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信心。这应该是关注学情的具体体现吧。
  3、尽管孩子们不能用丰富发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课堂内为他们展示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美丽还是征服了孩子们的心,他们让我感到了一种只能在心中意会而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愤悱状态。如果在课堂上再多给一点具体的引导,再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从容地思考,从容地表达就更好了。很多习惯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课堂学习中慢慢渗透的。
  4、有一个课堂上的临时发挥觉得处理得较好。因为考虑时间的问题,出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我没有主动去提问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有什么疑问?果然孩子们提出了文章的核心问题:“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原的追求,使玛丽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人生意义的发现是什么?
  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绽放。其实只要顺着孩子的这个问题让他们回到文中去细读课文答案就会自然出来。课堂上给孩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训练。
  一节课总是有很多的遗憾,尽力而为,往理想里走,望美好里去。和孩子们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乐趣是我的追求所在。

 由罗海英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想到的
湖北省襄樊市方圆学校 焦江丽
  那天,全区开展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听完罗海英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我心中却是思潮起伏,隐隐的促动,总想着该写点什么。当时信心满满的,感受多多的,但我这个人,一向懒于动笔。回到学校,被各种各样的琐事烦扰着,耽搁着,于是就把这件事给忘却了。幸好,有吴校长用心良苦的提醒,给我们这样一个反思作业,才使我又想起自己还有未完成的任务呢。好吧,借此机会,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吧。1234
  反思之一:罗老师说:“为了备好《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我读完了厚厚的一本《居里夫人传》。在此之前,我对居里夫人的认识仅限于教室墙上悬挂的名人画像。”真的吗?我无法相信,课堂上对居里夫人生平、事迹、品格、精神侃侃而谈的罗老师,原先对这位伟人女性的了解居然是如此的浅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前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依我看,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一桶鲜活的水,流动的水。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数学、科学、品德、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老师如果没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怎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古语道:“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不是老师经常教育学生的口头禅吗?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反思我呢?倒也诚实可爱:“老师也不知道,下去查了再告诉你,好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确如此;但如此知识匮乏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信服?在《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课堂上,罗老师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尤其是结尾处的读后感,更是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令人钦佩至极。没有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厚重的语文素养能办到吗?这不是我本人从教以来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是在用一生备课。”我也要用一生备课,做一个像罗老师一样的复合型的教师。
  反思之二:罗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时常摩檫、碰撞,迸发出跳跃的火花,真正做到了“激qing飞扬”。而我呢?记得今年开学初,我在网上提出困惑,发帖请教:“我在课堂上激qing飞扬时,学生的情感似乎总是欠缺那么一点。尤其是在朗读指导中,学生并没有真真正正地把心融进文本中,他们似乎没有经历那种心灵的涤荡。”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追问自己:是否学习的预习不到位?是否我的指导方法不对?抑或是文本的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今天,我才恍然大悟:自始至终,我根本是以自己为中心、为主角,丝毫没有俯下身子望望学生,没有顾及学生的主体感受。自始至终,每堂课都在我的掌控之中,预设之内,学生缺乏张扬个性的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在自作多情地、想当然地宣讲着自己的理解,孩子茫然的双眼全都淹没在我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中了。罗老师,你的课堂教学是有些迂回,但这正是你以学生为主体的最质朴、最真实的体现啊!课堂上,正是有了预设之外的生成,才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激qing的飞扬。反思我自己,一直为了自己定下的所谓的课堂目标,以自己的速度引领着孩子们一路狂奔,从不曾给他们一丁点思考和喘息的时间。无知啊!
  反思之三:如何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呢?我一贯的做法是:“请同学们看资料×××”、“朗读的有些味道,还需要再练习。“……语言平淡无实,指导含糊不清。反观罗老师的教学:“这究竟是怎样的破棚子呢?想不想看一看。”言语中透露出诱惑力,激起学生内心的渴望;“谁看到了文字以外的内容?”语言优美,娓娓道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你的惊叹!”“读出了敬佩!”“真是令人激动万分啊!激动得漏了些字。”语言幽默风趣,评价准确,针对性强。每一次的引导,每一次的评价,明确、简练、恰当,字字珠玑,效果显著。这正是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捷径啊!1234
  很久很久以来,我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圈里,闭门造车,样子马马虎虎,就有些洋洋得意,飘飘然了!正如牛首的刘主任所说:“张狂得有些迷失了自我。”罗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正如一味清醒剂,从天而降,唤醒了自大的我,狂妄的我,让我明白:自己原本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而已!外面的世界很宽广,教学的道路很漫长,我尚需不断地学习、探索……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4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