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弈》教学设计]《学弈》教学设计及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弈》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全文讲述了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个学生虽然听着,但心里一直想着有天鹅飞来,用弓箭射它。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者却不如前者。告诉人们,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别,而是后者不用心学习,三心二意,自然学不好知识。课文文辞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名篇。

教者

  王亚宁 课型 阅读课文 科目 语文 课题 学弈 《学弈》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全文讲述了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个学生虽然听着,但心里一直想着有天鹅飞来,用弓箭射它。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者却不如前者。告诉人们,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别,而是后者不用心学习,三心二意,自然学不好知识。课文文辞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名篇。 知识 技能 1、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节奏停顿得当、讲究抑扬顿挫。 教程 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流程,体验有效的学习。
 2、学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 123456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        预习课文 2、        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板书 设计 学    弈 其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 人    三心二意    学无所获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语,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战国时期 亚圣 孟母三迁  思想家)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出示孟子的画像)课前让大家搜集了孟子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交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板书课题) 4、“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5、看来插图也是帮我们理解古文的一种方法。 1、生看谜语并猜谜底。(孟子)     2、生自由汇报有关孟子的资料。   3、生齐读课题。   4、指名汇报:学下围棋。从图上直接可以看出来。               二、 读,                                   123456  三、 究, 1、师:学习古文最重要的方法是多读,最好的方法也是多读,让我们从读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 2、师范读全文。注意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3、师:你听出有什么不同了吗? 4、师:你们听得可真仔细,其实这两点也是读好古文的窍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5、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6、师:集体来配着音乐来读一读吧!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仔细倾听   3、        生①:你读的速度比较慢。 生②:你在句中的停顿比较多。 4、学生练读,特别注意停顿。   5、指名朗读,互相评价。 6、配乐齐读。   1、师:我们基本上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自学。 2、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理解,请提出来全班交流交流。 3、师:有一个字在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你知道是哪个字吗?每一处又是什么意思呢? 4、师:你看一个“之”,它真是神行百变,一会儿在句中,一会儿在句末,我们该如何把握它的意思呢? 5、师:意思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有一定的功底,还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添油加醋”。 6、学习描写弈秋的语句。 ⑴师:通过同学们的讲故事,你都知道了什么? ⑵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能把它高超的棋艺读出来吗? 7、学习专心致志者的语句。 ⑴师:还知道什么? ⑵师:如果让你给第一个徒弟取名字,你认为该怎么称呼呢? ⑶师:他会专心到什么程度呢? ⑷师:你能读出他的认真吗?   8、学习三心二意者的语句。 ⑴师:另一个人起个什么名字? ⑵师:他在上课时会想些什么呢? ⑶师:你能读出他的不专心吗?     9、学习他们的结果。 ⑴师:你能想象他们最后是什么结果吗? ⑵师: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是什么心情? ⑶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学习作者的感叹。 ⑴师:他俩都师从弈秋,但学习结果有着天壤之别,老师不禁要问大家:“为是其智弗若与?” ⑵师:你们为什么回答得如此肯定呢? 12345611、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 12、师:理解了意思,明白了道理,我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有韵味。 13、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精美的动画,美中不足缺少声音,你们能为它配上吗? 14、师:谁不看书也能将音配出来。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15、师:用这样的方法赶快练习练习吧! 16、师:古人读书读到忘情之处,便会摇头晃脑,今天让我们也来体会一下古人读书的感觉。 17、师:读着读着,你是否想到自己学习时的情景,你是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读着读着,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学弈的事? 1、生分小组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2、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全班共同解决。   3、生:之。 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说明,最终达成共识。 4、生:可以根据译文或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它的意思。   5、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⑴生:我知道弈秋是下棋的高手。 ⑵生有感情地朗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⑴生:我知道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徒弟专心致志的学,一个人三心二意的学。 ⑵生:专心致志者、聚精会神者等。 ⑶生发挥想象。 ⑷生有感情的朗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⑴生:一心二用者、三心二意者等。 ⑵生发挥想象。 ⑶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⑴生想象。 ⑵生:惋惜、叹惜等。   ⑶生有感情地朗读。     ⑴生:非然也! ⑵生自由发言。 11、生: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12、生自由练习朗读。 13、生看着优美的动画试着背诵课文。   14、生介绍自己背诵的方法。     15、生练习背诵。   16、生配着音乐学古人背诵。     17、生举例说明。   四、全文小,升 情。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这真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2、生齐读。       123456五、 自选超市: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分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学习。  

 

分析:

一、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根本。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朗读,使每一次读都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有层次性地递进展开,有不同的收获。细化每次朗读的目的。因此,整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即认为文言文难读、难懂)基础上,就“如何学好文言文”这个完整任务展开学习。先后设计了4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1、读通文言文2、读懂文言文3、读好文言文4、诵读文言文。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制造认知障碍,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运用认知冲突支持注意,推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学生学情分析   这是教材中第三次出现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方法已有了接触和了解。作为第三次学习文言文,我觉得应重在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在此基础上,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古文中的6个“之”,尤其是后4个。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琢磨出“学好文言文”的方法。三、教学设计分析及反思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我以为应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经历对照注释理解、朗读、背诵、感悟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一)反复朗读感悟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⑴教师范读引好路子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反复朗读读准读熟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教师也应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及时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读音,并能通过反复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二) 字斟句酌弄清意思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等形式予以落实,待别是对课文中的‘之’、‘其’、 ‘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三)熟读成诵感悟道理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123456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总之,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59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