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朗读、理解有关句子,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对舞台表演艺术的热爱。
2、明白学艺与做人的道理,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学艺与做人并肩而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虽然只用一个课时完成,但我们不可忽略略读课文在一组课文中的作用。本课在本组课文中就起到了一个“总结”和“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进行总结和指引,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大师之路
伯牙、贝多芬、达·芬奇都是艺术大师,伯牙鼓琴,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善哉;贝多芬弹奏钢琴,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纯熟;达·芬奇作画,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神奇。他们的高超技艺并非与生俱来,要达到如此高超的技艺,绝非一日之功。那么,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们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
今天,我们要来读一读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吴霜写的一篇回忆录《我的舞台》,读了她的成长故事,也许,我们会有所启发。
二、读文:结缘舞台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访吴霜走过的一段艺术之路。
2、这篇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围绕这句话,作者从以下几个阶段叙述了自己与舞台的不解之缘。谁能够填写一下?
出示:
出生前,我的舞台在( 娘胎 )里;
会走时,我的舞台在( 小床 )上;
六岁时,我的舞台在( 毯子 )上;
几年后,我的舞台在( 剧场 )里。
随着我的长大,我的舞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大)
三、探究:兴味盎然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广告里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句话并没有说“年龄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里的“心”在课文中指什么呢?(对评剧表演艺术的热爱,只有热爱她,才会对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只有热爱她,再苦再累,也会兴味盎然。)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对评剧表演艺术的热爱?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1)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我”当时还是一个黄毛丫头,那些来家里跟母亲学戏的学生比“我”大多了,他们忘词,怎么还要向我请教?“我” 又是如何记住这些台词的?(因为热爱评剧,所以母亲的每次演出我都场场必到,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心里也就记住了。)
(2)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怕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什么叫“目不忍视”?(不忍心看“我”受苦受累,看了心疼,还是不看为好。)
既然奶奶心疼“我”,为什么不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呢?(奶奶对“我”寄予厚望,真心希望“我”学到真本领。)
从“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明白学戏需要勇气和毅力。“我”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只有真心地热爱这门艺术,才会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课文中还有好些语句写得风趣幽默,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1)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有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1234
(2)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
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其实也在告诉我们,“我”从小就喜欢上了评剧,喜欢上了舞台表演。同时也说明,艺术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
四、结语:从艺之道
伯牙、贝多芬、达·芬奇、吴霜,虽然他们从艺的类别不同,但是艺术是相通的,发现美、创造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切艺术所共有的。虽然他们成长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虽然他们的生活故事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为艺术献身的勇气和毅力。
这篇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话语,八个字,这八个字道出了他们能够成为艺术家、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请同学们找出来。
出示:
老实做人,认真演戏。
这八个字告诉我们,学艺与做人是紧密相连的,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艺德。请同学们把这八个字在心里默念三遍。
             (俞东江2009暑假设计)

【教材细读】
这一组课文都跟艺术和艺术家有关。前三篇课文要么是赞颂艺术家,要么是赞颂他们的杰作,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却只字未提。第四篇课文《我的舞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前三篇课文我想主要是让孩子们认识艺术家的成就和魅力,认识艺术作品带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满足,认识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第四篇课文《我的舞台》我想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艺术家在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告诉孩子们学艺是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的。
《我的舞台》是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吴霜写的一篇回忆录。吴霜成长在一个戏剧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剧作家,母亲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环境造就人。的确,在家庭的熏陶下,在父母的影响下,吴霜学艺从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我们一般人家的孩子可望而不可及。这也许是这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一个不足。如果入编的文章写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艰辛的学艺最后成长为艺术家的故事,或许更有说服力,更能为孩子们提供榜样。
吴霜能够成为评剧表演艺术家,家庭环境的熏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她对舞台表演的钟爱,不服输的性格,还有刻苦学艺的狠劲,以及“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品性。这些是所有艺术家成长历程中的共同特点,正如吴霜所说:“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课文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回忆了她幼时学艺的四个阶段:出生前,“我”的舞台在娘胎里;会走时,“我”的舞台在小床上;六岁时,“我”的舞台在毯子上;几年后,“我”的舞台在剧场里。随着“我”的进步,舞台变得越来越大。无论是模仿学戏,还是练毯子功(基本功),“我”都把它们当做是舞台上的锻炼。有句话叫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心”是什么?在我看来,这“心”就是对舞台表演艺术的热爱。只有热爱她,才会对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只有热爱她,再苦再累,也会兴味盎然。舞台的吸引力来自对舞台表演艺术的满腔热爱。
课文中有两处地方让我感慨。一处是“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看得多,听得多,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学会了。小霜霜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看台上的演出,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这完全是她对舞台表演艺术的钟爱。有了这份爱,她才有耐心看得多,听得多。另一处是“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怕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奶奶目不忍视,而我却从没叫过苦,喊过疼。小霜霜是一个要强的孩子,为了能登上真正的舞台,愿意付出汗水甚至血水,没有任何困难能吓倒她。1234
课文中还有不少语言风趣幽默,充满童趣。如“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有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这些“搞笑”的语言,其实也透露出小霜霜从小就喜欢上了评剧,喜欢上了舞台表演。学艺虽然是艰苦的,但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对小霜霜舞台表演艺术无悔的爱。
伯牙、贝多芬、达·芬奇、吴霜,用他们的作品诠释了艺术的共性:发现美、创造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他们从艺的种类不同,成长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都有着为艺术献身的勇气和毅力。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话语:“老实做人,认真演戏。”这八个字道出了他们能够成为艺术家的原因。那就是学艺如做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德艺双馨。

【资源链接】
(一)吴霜,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二)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城乡人民欢迎。早期评剧以女角为主,女腔婉转动人,男腔贫乏简单。新中国成立后,男腔有很大发展,创造出许多以男角为主的新剧目。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韩少云、魏荣元、马泰等。
(三)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xx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1998年4月12日,新凤霞因病逝世,终年71岁。
(四)毯子功,戏曲表演基本功。是翻、腾、扑、跌的功夫,如筋斗、踺子、虎跳、劈岔、旋子、抢背、吊毛等。因在毯子上进行训练,故名。

附课文
我的舞台
吴霜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我还没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评剧演员新凤霞。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红,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了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嗓门,憋了七个月,这回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1234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咿(yī)咿呀呀地乱唱。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cuān)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来。
后来,更多的时间是跟随母亲演出。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àng)然。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红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nì)爱娇宠(chǒng)的态度,绷(bēng)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ēn)、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咕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
我的观众不断增多。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我演到一半时,两个人开始窃窃私语。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抗议:“不许说话,不然下次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事后妈妈批评我没风度,我说:“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吗?”妈妈听了无言以对。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32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