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课文可以分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地介绍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这段的最后一句"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2——10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这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训练重点就体现在这一段;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本段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3——9段),写贝多芬走进茅屋里,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有一些使学生难理解的句子.首先介绍了当时的环境."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突出了月光的明亮."月光照进窗子来",驱走了茅屋里昏暗陈旧的景象."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静,那么美;穷兄妹俩又是多么纯朴,多么可爱.贝多芬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借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按起琴键",创作了《月光曲》.
关于《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系表达出来的.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海面上的景象发生了变化."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浪涛汹涌的大海",说明了音乐的节奏有了明显的转换,贝多芬此时想到的是穷兄妹俩的处境,心里十分不满,他要用自己的音乐表达出这种心情.
二,教学策略
1,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可让学生分别画出两次为盲姑娘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再指导学生抓住贝多芬开始在小路上"散步", 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学习第9自然段时,可与美术联系起来,可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想象课文中有关段落所描绘的情景,有条件的班级可适当播放《月光曲》,边听边想象,感受意境,体会贝多芬此时的情感,完成思考练习的第3题.学生的感受只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朗读这一自然段的基调,时而轻柔时而激昂,形成鲜明的对比.
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 "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迸发学生求异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板书课题,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 它是怎样谱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1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1)字,词的掌握情况.
茵( ) 券( ) 蜡( ) 缕( ) 瞎( )
阴( ) 卷( ) 腊( ) 屡( ) 割( )
盲( ) 键( ) 粼( ) 恬( ) 汹( )
育( ) 健( ) 嶙( ) 括( ) 凶( )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交流初读感受.
(4)质疑问难.小组内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的放在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谈谈收集课外知识的感受.
通过课外的资料收集,帮助你理解课文的那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
(l)贝多芬心情激动.
(2)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 "这一问题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3)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
(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查看书籍或上网,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3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