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设计】《小狗包弟》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
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文眼
具体探讨: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感悟作者情感

一、导入
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1、走进作者(出示幻灯片)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2、走进特殊时代 (出示幻灯片)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XX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xx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123456
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整体把握

(一)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边听边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
2、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
3、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检查字词: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揪回来(jiū) 头破血流(xuè) 满身是血(xiě) 血迹(xuè) 
脚爪(zhuǎ) 作揖(yī) 租赁(lìn)    倘使(tǎng) 胆战心惊  
篱笆缝里(fèng) 解剖(pōu)    堕入(duò)   绿草如茵(yīn)
――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
――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缝:名物义,第四声;动作义,第二声。

(三)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四)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
?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眼前)
?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 发展:友爱包弟 (3-5)---------七年相处    回忆
? 结局:送别包弟 (6-10)---------一朝离别
?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具体探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探 究:
1、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2、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一)阅读“ 序幕 ”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思考: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思考: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123456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1、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
?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侧面描写
?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
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
――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
--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 
--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前:
(7)胆战心惊,害怕
(8)暗暗地流泪
(9)睡不好觉
--(个读找出,并解说)文革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
后:
齐读第10自然段,请一个同学找出作家的内心变化的三个词,并解说:
――“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
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123456
     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感悟作者精神。
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
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

四、具体探讨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11-12)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XX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印证:(个读)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123456

五、总结课文

学完全文后,思考: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
  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 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 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六、拓展人文

1、关注社会:
请看图,就“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说说你的看法。
附: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123456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是一头野狼,挨了十几拳,死于两颗枪弹,那十几拳就是中国,那两颗枪弹,讲的就是美国,这句话全日本都在讲。

日本跟中国1XX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杖,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

2、认识自我: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七、课外作业:
 
1、当面或以书信形式向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表示歉意。
2、选读《随想录》篇章,并做读书笔记。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93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