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全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全案
从容说课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集中在“品人和品文”上,扣住演讲的特点来领略梁任公身上学识渊博、率真深情的品格魅力,通过揣摩作者简约深情风趣幽默的笔调来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挚情感。
    本文采用探究式、朗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一课时。
    教学设想:了解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大略事迹,整体感知文章所写事件,把握梁任公演讲的独特风格,进而认识他的为人特点,品析文章写人记事的细腻生动、语言的简约风趣,感受作者蕴涵文中的真挚情感,学习借鉴作者写人记事的技巧。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具准备  朗诵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4.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5.品读体味,深入领略人物的品格魅力。
6.揣摩分析,借鉴协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呢?
    生  梁启超。这句话出自他的《少年中国说》。
    师  很好,知识面很广啊,你读过吗?
    生  老师,我读过。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师  那么,梁先生在拯救国家方面有没有实际行动呢?
    生  有啊,他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为改良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实行了“戊戌变法”,可惜失败了。
推进新课
    师  在你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一位爱国的政治家。
    师  其实他还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文学家和演讲家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对他有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先请默读一遍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作好旁注。
    师  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  梁先生的一次演讲。
    师  这次演讲的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12345
    生  非常成功。从第9段中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了。
    师  很好,读得很仔细。那梁先生是怎么做得这么成功的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我们也可以学学他的演讲技巧嘛。
    师  好,很热烈,现在请同学们来各抒己见。
    生  老师,我先来说。我认为他演讲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情”,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渊博的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情感。最典型的是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表现,忽喜忽悲,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他投入的程度,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生  他的演讲还很形象。首先,他在演讲时还辅以动作、脸部表情,比如第8段里有句话:“他真是手之舞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其次,丰富生动的讲解,如第5段在讲《箜篌引》时竟能把短短十六个字讲得如此感人。但是,老师,我对这一首诗和这一段内容还是不大明白,能给我们仔细再讲讲吗?
    师  很好,这位同学能主动质疑,我们在学习上就得有这样的精神,要主动探索。《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这四句词表面看来简单,却隐藏着一个悲烈的故事:有一天清晨,一个名叫霍里子高的朝鲜水兵(当时朝鲜隶属中国疆域)正在湍急的河面上撑船巡逻,突然看见一个白首狂夫(不知他是天生白首还是老来白头,是生性狷狂还是因酒而狂),披发提壶(想必是酒壶),扑入乱流急水中,想要游渡过河。他的妻子尾追而至,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了,她的丈夫、那个白首狂夫被急流卷走了……随后,这位妻子,不知从何处取来一张箜篌,坐在河边,望着奔流的河水,边弹边反复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哀切凄怆,一曲终罢,这位至情至性的妻子,竟然抱着箜篌投身河中,随着流水陪伴丈夫去了……霍里子高回家后,把他亲眼目睹的这一幕告诉了他的妻子丽玉。丽玉听后,哀伤不已,于是也取出箜篌,援引故事中所蕴涵的悲情,缓缓弹奏出充溢心头的切切哀声。凡是听到丽玉弹奏这首曲子的人,莫不坠泪饮泣。
    梁先生朗读时是怎么把这短短十六字读出悲烈的感情的呢?
    生  老师,我认为朗读主要靠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传达诗文的情感。第一句带有恳求语气,语调稍高,节奏紧促,重音落在“无”上,体现事发时的紧张及妻子的恐慌;第二句则带有沮丧的感情,语调低沉,节奏缓慢,重音落在“竟”上,体现事发后妻子不敢相信或不愿相信的心情;三、四两句则应一字一顿,表现丈夫淹死后妻子悲痛绝望的心情,特别是“奈”“何”两字还应拉长尾音,表现妻子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心情。
    师  很好,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与梁先生一较短长?
    师  好,读出味道来了,很感谢这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梁先生演讲还有什么独到之处?
    生  他的演讲很幽默率真,自然不造作,很有个性。比如开头谦逊而又自负的自我介绍就很个性化,而第7段记不起下文时,也不装腔作势,用手指敲头的动作细节就体现出率真的一面。12345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在理,那么,从这演讲中我们可看出梁任公有什么特点呢?
    生  感情充沛而真挚,幽默率真。
    生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认真细致。
    师  作者梁实秋先生是怎么表现人物特点的?
    生  作者在记叙演讲过程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几方面的描写方法,特别是能抓住一些细节动作白描,比如第4段第一句话连续的几个动作“扫”“翻”“点”就很传神,逼真地表现了梁任公自负、谦逊的风格。
    师  再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生  文章中神态描写方法用得比较多,比如第8段就写到“痛哭流涕”“泗涕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这极生动地表现出梁任公演讲极投入动情的特点。
    生  还有外貌描写也很有特点,“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既写身材、肖像、衣着又写精神气质,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师  分析得很在理。因此,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就能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看这篇文章,它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生  本文选材很讲究,只选取几个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就像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生  文章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简单几笔勾勒就令笔下人物跃纸而出、光彩照人。
    师  再好的材料和感情还得通过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梁实秋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总结特点。
    生  老师,我觉得本文的语言很简洁,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却极有形象感,让人回味无穷。
    师  分析准确,这么简约平易的语言中蕴涵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认真深入地体味一下。
    生  我觉得简约平易的语言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他的恩师真挚而浓厚的情感。
    生  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对老师的尊敬、钦佩、爱戴之情。
    生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见作者对梁任公是多么的尊敬,受其影响是多么的大。
课堂小结
    很好,作者这精彩而饱含深情的回忆文章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历史伟人的真实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学完本课后能从中获得某些启示。
布置作业
    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是不计其数了,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12345
板书设计
    演讲特点          人物特点
    形象              有学问
    幽默              有文采
    动情              热心肠
    率真              幽默率真
拓展阅读
下  棋
        梁实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做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膈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枝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烦恼,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不过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地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啪啪,草草了事,这仍旧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蹩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12345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者,是因为它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阶级的人士下棋消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髀肉复生,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闲来对弈,了此残生,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人总是要斗的,总是要钩心斗角的和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权夺利,还不如在棋盘上多占几个官,与其招摇撞骗,还不如在棋盘上抽上一车。宋人笔记曾载有一段故事:“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赌,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书》下棋,有没有这样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说,不过有人下起棋来确实是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鉴赏提示:《下棋》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下棋的最大乐趣在于自己局势有利时,静静地欣赏对方痛苦不堪的种种窘态。梁实秋先生一口气用了七个“或”字,把对方的窘态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列举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太有涵养的人”偏偏在重创面前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使人不禁“索然寡味”。无奈之中,只得在被对方所窘时以牙还牙,“努力做出不介意状”,“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梁实秋先生能写出这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极为深刻细腻的感受,启示我们要写出好的散文,就必须从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入手。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综合性题目,揣摩语言,分析性格、气质,旁批训练。
参考答案:略
二、命题意图:揣摩分析文章的写法,进行整体把握训练。
参考答案:1.读者由这一次演讲看到了梁启超的政治素质之外的另一方面素质——学术素质,可以联想到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梁启超的其他事情,联想到与梁启超有关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深刻远大。
2.作者笔下的梁启超还是一位学问高深又很会演讲的学者,可以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情怀;作者写文章非常强调“文调”,“文调”也就是格调,讲格调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写得精彩,语言活泼生动,用的是纯正的白话书面语,又不时地自然加进文言词句,富有雅趣。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高雅。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927.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