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必修二|语文北京版必修一《范爱农》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培养阅读和鉴赏写人记事散文的能力。
3、探讨范爱农的人生悲剧的意义及其成因,触摸范爱农及作者鲁迅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选材、组材的特点,刻画人物的本领,学习鲁迅写人叙事的方法。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态,思考范爱农悲剧的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诵读,画出生字词,并作整理。第二遍
诵读,结合课文旁批,记下自己的疑问。
(二)导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
横渠)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铭文。
范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徐锡麟(光复会重要成员)的学生,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才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
鲁迅笔下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位知识分子?
(三)课文理解
1、回顾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小说集有《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是《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初中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范爱农》是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范爱农死于19XX年7月间),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
2、请学生诵读课文,并找出本文所写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诵读后,学生交流后回答。
时间                 地点            事件
清末                 东京            同乡会争执
辛亥革命前一年       绍兴            酒楼叙旧
辛亥革命爆发         绍兴            报馆案风波
辛亥革命失败         绍兴            范爱农之死
文中所写四件事,取材辛亥革命社会大背景下。
(四)作业
1、巩固词语练习(学案第三题)
2、诵读课文一遍,写一篇短文《我眼中的范爱农》,字数不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展示交流学生的作业。
(二)课文理解
1、《范爱农》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相识到永诀中的四件事,其中表达了他对范爱农的感情,很明显,感情是变化的。请同学用简单的词语概括。123
憎恶—相知—怀念
2、读到哪些文字让你能感受到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的变化。
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这样的词语或句子。小组交流并总结发言。
眼睛(肖像描写)
“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用鲁迅的话说:看人总像在渺视。先说“白眼看鸡虫”,是指范爱农不随波逐流,藐视那些争权夺利而非为人民着想之辈。正如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善作“青白眼”,每遇“礼俗之人”即“以白眼对之”。而当鲁迅猜测两人误会的缘由,问到那引起误会的弓鞋时,范爱农那多白的眼,将他坦白、直率的品性表露无疑。
喝酒(细节描写)
“他又告诉我们他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一到冬初,我们的情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他很困难,但还喝酒”
“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冲撞而无法实现,社会秩序依然如故时,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显得苍白无力。他那原先拥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也逐渐降温消褪。于是乎,范爱农变得爱喝酒了,“酒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其实,“疯话”不疯,而是纵论天下时势的言论,爱喝酒的习惯是在受封建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浇愁,尽管“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复愁”,而且日后的不幸溺水身亡,据说也因为是喝了点酒的原因,但对当时政治上、经济上饱受打击的范爱农而言,也许酒是他排遣郁闷心情的唯一方法。鲁迅理解范爱农为何从“小酒人”变得常饮常醉,是对朋友的相知、同情与悲悯。
抓住人物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描写
报馆案风波与同乡会争执(对照)
写“同乡会争执”是为了突出范爱农的清醒,表现一个革命者的“世故”和看不到前途的绝望,反衬留学生的无意义的口头革命——包括当时的鲁迅在内,揭示当时革命队伍的真实现状。而鲁迅对范爱农的理解,正是在“报馆案风波”一事中体现出来。今日的少年就是昨日的鲁迅,今日的鲁迅也正是昨日的范爱农。
报馆案风波这件事叙述详细,照应了同乡会争执,既是彻底地解除了鲁迅对范爱农的误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进步思想,有鲜明立场,同时也是清醒的革命者——范爱农。
3、从以上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冷,内热,耿直,率真,思想进步的觉醒的知识分子。
(三)作业
1、读课文一遍,读《哀范君三章》,再写短文《我眼中的范爱农》,字数不限。
2、练习
第三课时
(一)导入:“好人一生平安”,从大家再写的《我眼中的范爱农》,我们能看到范爱农是个好人,这位好人的命运不见“平安”二字。
(二)根据课文,勾勒范爱农的命运走势,并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孤独——困窘、无奈——失望、凄凉——困穷、凄苦——死去
(三)讨论:范爱农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文中有没有明确的答案,你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环境。
文中写范爱农又回到了革命前的状态,岂止是范爱农,而是中国社会,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中国彻底的变革,而是“换汤不换药”。愚昧腐朽的社会是不会给觉醒的知识分子以立锥之地。所以说范爱农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123
(四)作业:
这篇回忆文章写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正是初冬时节,想象一下书房氛围、作者心境,写短文《初冬时节》,150字左右。
第四课时
(一) 点评作业短文《初冬时节》。充分理解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和范爱农悲剧
命运的社会意义。
(二) 学生查阅预习时记下的疑问,教师进行个别答疑。
(三) 处理学案练习。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92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