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同步训练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轮廓(kuò)     椭圆(tuǒ)  玉箸(zhù)    有棱有角(línɡ)  
b.油渍(zì)      踊跃(yǒnɡ)  故事(shi)    蔡孑民(jié)
c.两盅(zhōnɡ)   按捺(nà)    囊肿(nánɡ)   张东荪(sūn)
d.杠子(ɡànɡ)    删削(xuē)  朴拙(zhuó)   诌出来(zōu)
解析:a项,“棱”应读lénɡ;b项,“事”应读shì;d项,“诌”应读zhōu。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聊斋   鼻涕   孝涕    油渍斑斓
   b. 玉箸   淘汰   踊跃    微发鼾声
   c. 两盅   愕然   选辑    涛涛不绝
   d. 渲泄   琅琅   删削    迎刃而解
   解析:a项,“涕”应为“悌”;c项,“涛涛”应为“滔滔”;d项,“渲”应为“宣”。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她在朗诵课文时,总是声情并茂,眉飞色舞。
b.与李登辉相比,在“去中国化”这一立场上,台湾当局今日的某些当权者真是过犹不及,比当年更甚了。
c.奥运会赛场陆续落成,中外记者参观后,他们对国家体育场——“鸟巢”这鬼斧神工的建筑赞叹不已。
d.“想不到你也来了?”我打断了他滔滔不绝的客套。
解析:a项中“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中“过犹不及”,指做事过头
同不够一样;用在此处与句意相矛盾。d项中“失之交臂”,比喻错过好的机会;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中“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用在此处符合句意。
4.(XX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
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答案:a
5. 填在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2345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 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 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 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 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 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水很深”与后面的“幽塘”照应,所以选①。③句句首的“山坡”紧承①的后面,衔接自然,故选③。第⑤句的“幽塘”“冷冷的光”与后面诗句的意境相吻合,所以选⑤。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12345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6.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解析:很明显,这是一个过渡段。
参考答案:第一段是选文的总领,“居然”表达了“我”的意想不到。“受益最多”既照应文章开头,又统领下文。
7.第二段写徐先生讲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时,告诉学生自己和张东荪吃过饭,有何作用?
   解析:这一点从学生的反应即可看出来,“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参考答案:徐先生讲课介绍作者时说自己曾和作者一起吃过饭,使学生顿生亲切之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国文的兴趣”。
8.请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谈梁实秋散文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的认识。
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很有意思”入手,筛选出诙谐幽默的词语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这几句写徐先生朗诵声情并茂,“咬牙切齿”一词应是表现徐先生的朗诵“有气势”“有抑扬顿挫”,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有些好笑。这种随处点染的幽默正是梁实秋散文的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怀念萧珊(节选)
巴 金
    ①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②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退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12345
   ③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然而她看到我的问题一天天地变得严重,上面对我的压力一天天地增加,她又非常担心,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近巨鹿路口,快到作家协会,或者走到湖南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还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xx真面目》。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这一夜她再没有讲话,早早地进了房间。我后来发现她躺在床上小声哭着。一个安静的夜晚给破坏了。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历历在我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注:本文是巴金于1979年1月15日为悼念亡妻逝世六周年而作的散文。)
10.第1节中,巴金为什么长时间地望着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呢?
    解析:当时距萧珊去世不过两三天,作者的感觉是“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显然,作者未能从痛失爱妻的悲痛中挣脱出来。
    参考答案:作者尚处于丧妻的巨大悲痛之中,思绪混乱,千言万语无从说起。
11.第3节中,巴金藏报纸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解析:注意文中如下信息,“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害怕让她看见”,“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参考答案:表现了巴金对妻子深切的爱,担心妻子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
12.简析第3节最后一句话的内涵,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解析:要联系全文考虑。
参考答案:巴金把妻子的快乐、家庭的温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夫妻间就应该像他们这样患难与共、相濡以沫。
13.从节选的这段文字评价巴金叙事时的语言风格。
    解析:本文集中体现了巴金叙事的风格即有人称之为“自然流” 的风格,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
参考答案:没有雕琢的文字,不采用华丽的词藻,追求自然的美,朴素的美,于朴实无华的叙述之中凝聚着巨大的感情。
三、表达交流
14.(XX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12345
“洼池效应”指: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15. 任选一种情境,以“伞”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4分)
情景一:暮春时节    小雨霏霏    我     伞                             
情景二:盛夏时节    烈日当空    路上行人    伞
解析:做好此题,“善表达”尤其重要。要注意描写、叙述这两种表达方式的选用,还要注意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扩展时可叙述“伞”的用途,可描绘“伞”的形状、色彩;可用比喻把“伞”比作人的朋友,可用排比写它对人的贡献。
参考答案:(示例)情景一:暮春时节,小雨霏霏,我撑着的那把自动伞,虽然褪了色,但仍在为我遮风挡雨,它如同我的朋友,伴我走过风雨人生路。
情景二: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路上行人撑着的一顶顶小花伞,远望像一束束色彩绚丽的鲜花,它给人带来一份爽心的凉意,一份愉悦的好心情。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928.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