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_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表达与交流”专题《》教学实录师范启示,对话引导----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实录 一.课前导入师: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二.话题探讨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生1:在我一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我以前学习很槽糕的,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鼓励下,我才考到这里来。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巴里逮出来,我发火了……生2:前段时间和妈妈去看好莱坞的大片《金刚》,电影里的大猩猩爱哪个美女(生笑),最后被枪杀,它从高塔上掉下来的那一瞬间,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那绝望痛苦的表情最让我感动。生3:生活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妈妈,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发现她骂我打过我,当我犯错的时候,她也没有生气,都是温和地教育我,给我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来启发我认识自己的错误。……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个同学的最感动的人和事。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生:(摇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多媒体出示标题)三.文本探谜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出这个“谜底”?(学生边阅读边勾画)生1: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师:你对“敏感”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呢?生2: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观察力吧!师:你的理解非常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生3:我认为除了他刚才讲的要“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生4:我和他的观点一样。但我认为敏感和感恩这两个因素来说,感恩更重要。有了感恩,我们才能具备对生活的敏感。就象这个中学生写他的哑巴母亲一样,是从母亲沉默和蓄满泪水的眼睛来理解对母亲无声的教育和感恩。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很感动。(众生鼓掌)师:说的特别好!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那么同学们谈论一下,我们该怎样去把我们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呢?生:(窃窃私语)四.交流切磋 师: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有很多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在我心灵的深处划过难于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感恩的幸福和疼痛。昨晚我在备课时,情不自禁现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月亮桥》,现在发给大家,供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12345师:(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懂你》,朗诵。)月  亮  桥柏启平我站在桥上看母亲,母亲站在桥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题记故乡叫月亮湾,清水江流到此处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清水江上有座桥,母亲叫她月亮桥。月亮桥苍翠欲滴的古树旁,月亮桥下咿咿呀呀的水磨房,月亮桥边蜿蜒如练的大山路都是我今生今世寻找最美风景的证据。月亮湾距离小镇有几十里山路,父亲在小镇里开了一家铁匠铺子。我六岁时父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月亮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镇里读书。一哭二闹三回头,那月亮桥总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抽泣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月亮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月亮湾的方向奔,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月亮桥望去,月亮湾铺排得大大方方,古朴淡雅,月亮桥亲切地扑入我的心,因为桥上站着一个我时时眷恋的母亲。夕阳西下无限好,半江瑟瑟半江红。母亲那爱和希冀的目光揉碎在月亮桥下的波光里。我老远就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母亲。站在桥上的母亲,像月亮桥,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不同于一般母亲微笑的气质。月牙儿轻挂在月亮桥的古树梢上,少儿只识贪玩滋味的我在青藤重挂的月亮桥上和同伴们跳龙门、捉迷藏。玩累了便给坐在桥上的老祖母捶背,时不时好奇地用小手摸一摸老祖母的小小脚。远处田野的蛙声,月亮桥下的河水声,月儿下我们的欢笑声,母亲月光似的呼儿声,连成了一片。在这美丽的月亮桥上,母亲月亮似的目光看着我尽情地释放着儿时的情趣和轻松。还有她那我根本无法解读的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企盼、柔和的眼神。晨曦初露,竹林中鸟儿翻飞,啼声婉转悦耳,山鸠咕咕,叫声不迭。噼噼啪啪、噗噗簌簌,振翅高飞,散落在月亮桥的古树上。站在月亮桥上,极目四望,山川相缭,湿润清馨,绵长漫溢,诗意清新。远处星星点点的草垛,挺拔的秀木佳树,吱呀吱呀如歌如诉的桥下水磨,与月亮桥和谐地融为一体,酿造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的田园香气,如痴如醉而又迷茫自失。母亲轻抚着我的头,凝望着山的那边,慈声励语:“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背着书包,在母亲余音缭绕的凝视下,跨过月亮桥,踏上那蜿蜒如练的山路。回头一望,月亮桥上的风景让我心悸——母亲雕塑般的身影和月亮桥构成了我今生今世深深的记忆。母亲告诉我,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读到我书中那美丽画儿的地方中去,那儿才有更美更美的风景。我知道,月亮桥是月亮湾唯一通向山外的彩虹桥。我那时不知道母亲何以知道我每次回月亮湾的时辰,上苍也许可怜做母亲的人,赐予了她一种心灵的感应吧。她每次都站在桥上凝望着从山那边求学归来的我飞向她的身边,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飞雪风雨。在我七色的梦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月亮湾、月亮桥是我长大后最终归宿的风景,然而母亲总是坚决地摇着头,说我必须属于比月亮桥、月亮湾更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母亲从我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书来,指着书中的画儿慈声而不失严厉的叮嘱:“读到书中这画儿的地方去,那儿才是你最美的风景。”年少的我似懂非懂。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书中的“哪儿”才是我最美的风景?为什么每次返校,母亲总要把我送上月亮桥,柔和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我迈向曲曲折折的山路,直到我翻上山坳变成了小黑点?我只知道我的背后有月亮桥,月亮桥上有我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月亮般的目光。12345我从月亮桥上走过了春夏,迈过了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次的回归,都定格了一幅月亮桥的永恒迎送风景画。自从父亲用他那有力的布满老茧的手拽着泪流满面的我跨过月亮桥,就注定了母亲不同于一般母亲更希冀严厉的目光。母亲和月亮桥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希望的终点。月亮湾、月亮桥和母亲组合的风景是我生命的鞭策和精神的家园。从此,我为了寻找比月亮桥更美的风景而跋涉在人生曲折坎坷的求学寻“画”之路上,读书读到了母亲千叮万嘱的画儿里去了。母亲用微笑的泣语告诉我,她是从风景如画的城市来到月亮湾的月亮桥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月亮桥上的父亲。月亮桥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仰视母亲泣语微笑的慈容,我才读懂了母亲不同于月亮桥上其他母亲月亮般柔和的目光和气质。母亲于1997年8月13日突然离我而去了,故乡只剩下了月亮湾的月亮桥。如今独自到了天涯海角,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散落我风景馨香的月亮桥,时时在我脑海中划过。桥上那幅恬静淳朴、至纯至善的母子四季迎来送往图,时时掠起我思念的浓浓愁绪,定格着我人生最美的风景。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师:(朗读毕,我的眼眶湿润了,有的学生也感动得眼眶噙满泪水。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和鼓励!前面是老师向你们提问,老师跟着分享了你们的观点和想法。你们看了老师写的文章,你们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和思考,同学们再阅读思考一下,我们来一个答记者问的形式,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尽管问什么,我来回答,让你们分享一下老师的写作感受,好不好?生:(掌声)好!生1:老师,刚才听了你朗读,我真的很感动。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我很想把母亲的事写出来,但一提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母亲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老师也是一样的,你怎么就想到用月亮桥来写母亲呢?谢谢。(生鼓掌)师:你问得非常好!的确母亲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想写的东西太多,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写,否则就变成记流水帐了。这就需要选好角度,找准一个切入点,做到以小见大。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母亲是从城市来到偏僻的故乡月亮湾,在哪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我的父亲,生下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母亲有和其他孩子母亲不同的气质和思想意识,她督促我们学习,逼迫我父亲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每次求学后回家,翻越几座大山后,看到月亮桥,母亲似乎知道我那一刻要回来一样,她都在月亮桥上注视着我回家的方向。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兄弟姊妹读书求学上,期望我们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所以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春夏秋冬对我们是迎来送往,千叮嘱万叮咛。母亲在这一点上是最触动我的心,也是我最感动的点,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于忘怀。也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只要有一颗感恩和敏感的心去对待生活,就有写不完的素材。月亮桥是母亲鼓励我求学的见证,是触动我心灵人和事的见证,这样我就明确了用月亮桥做线索组织材料来怀念母亲。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板书):12345意犹帅也——写什么生2:读了你的文章,说实在的我很感动,这是我第一次读语文老师写的文章。我特别喜欢你改编卞之林的《断章》作为题记,我写作文的时候,也想到写题记,但老是不知道怎么写,老师,你在写《月亮桥》的时候,是怎么想到改写这首诗来做题记呢?谢谢。师:呵呵,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开头的题记,是我们前段时间学习的第一单元《中外短诗五首》中卞之林的《断章》。这首短诗我们学习的时候讨论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诗的意味。昨晚我在构思写母亲的时候,就想到家乡那座母亲给命名的月亮桥,母亲多次在这个桥上一个一个地送我们兄弟姊妹去大山外求学,也在桥上等我们一个一个的学成归来。我们是母亲在桥上最美丽的风景,也是母亲今生最美的梦。所以就一下子就想到了卞之琳的《断章》,改造一下他的这首诗,用来作为自己的题记。很多同学作文时,喜欢在开头写一个题记之类的,但题记必须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也可以说是文章的一个引子。我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围绕题记来进行选材和构思的,题记含蓄的揭示了我写这篇文章的中心。其实,我们学的课文,有用之不尽的资源,我们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有闪耀着的哲学观点,有震古烁今的典型事例,有光照千秋的诗文名句,都是我们作文的最好宝典,就看我们如何进行迁移、改造和创新。所以善用课本,巧用名著是两个重要的选择作文材料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精读课本和一些名著,情随意到,信手拈来,否则,你想巧也“巧”不起来哟。(板书):善用课本,巧于运用。生3:老师,我感觉你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写景虽然写得挺美的,但我老感觉没有第二自然段写的几句景来得自然。老师,你是怎样看的呢?(众生惊讶,然后鼓掌)师:呵呵,能挑出老师文章的毛病真是难能可贵之处,非常高兴你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是点点勾勒几笔,第四自然段是细致描写,我这样写的目的是用景物来渲染和烘托母亲那美好的形象,都是景语,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似乎有堆砌之嫌。好的文章还得来源于反复的修改,古人有“推敲”之佳话,老师非常高兴接受你的意见,下去之后,我再去反复读读,力求把它“推敲”得更美。(学生鼓掌)刚才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启示:(板书)景物是为主题服务的,行文要自然。生4:刚才听了你读完《月亮桥》,被你文章中的情感所打动,你在评点同学的作文时常说“这是一篇构思非常新颖的文章”,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文章构思吗?(生鼓掌)师:好!说实在的,刚才给大家朗诵时,我也非常激动。我刚才说了,母亲给我感动的东西太多,要想写的东西太多,月亮桥就是我感情的切入点,也是我想写母亲的线索。所以我选择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与月亮桥有关的材料来进行的。以时间为顺序,以月亮桥为线索,把我去求学时母亲送和迎的画面串起来,就象我们平日里看到的冰糖葫芦是用一根细棒把糖葫芦串起来买的,细棒就是线索,糖葫芦就是母亲送和迎的材料,母亲反复说的那句话“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就是一个细节,以此来展现母亲对我深深的期望。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在文章中有五次写到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微笑的气质和眼光,当你第一次在第三自然段读到“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时,你也许会产生一种纳闷,为什么他的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的气质呢?难道仅仅是要孩子读书吗?天下的母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的呀!我这样在文章中四次写到,都没有揭示原因,直到第五次—也就是文章快要结束时,才道明原因,目的是引起读者读下去,“文是看山不喜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波澜,同时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因此在动笔之前,要想好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的是怎样一个人?想抓住哪一点来展开叙述?所以动笔之前要做到(板书)怎么写:构思、剪裁、细节描写。谢谢这个同学非常有深度的提问。(学生鼓掌)12345生5:老师,听了你朗读《月亮桥》,的确很感动。文章的题目很美,月亮桥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题记很美,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味;情感很美,有打动我的原因为证。但我又仔细看过几遍后,总感觉文章的语言有过分追求华丽之嫌,没有《金岳霖先生》的语言来得朴素自然,对不起,老师,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不知老师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生鼓掌)师:你能提出这样挑战性的问题我自豪!同学们请再次给她掌声鼓励。(掌声)呵呵,这个问题使我高兴的同时,也的确难住了我。把老师和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作对比,实在是给老师一个最大的鼓励。(生笑)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文章的好与不好,不是作者自己来评论的,而是由读者来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确没有注意,也许她的感觉是对的,我在写文章时,可能有意和无意识中有这种倾向,不瞒你们说,在读中学的时候写作文,语文老师也曾给我的作文作过“追求辞藻华丽”的评语,可能是淘声依旧的病又犯了而自己没有发现,(生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下去后一定字斟句酌,把它好好的“装修”得自然大方些,再给大家汇报。(生笑鼓掌)五、写作布置:师:谢谢同学们和我一道共同分享了写作的感受,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写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和评点只是想抛砖引玉,从你们的提问中我很受启发。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很多多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有亲情,有同学情,有朋友情,有师生情……那么下节课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以“感动”为话题,一展你的才情,尽情抒写你心中哪动人的往事。下课,(生起立)谢谢大家!(生鼓掌) [教学反思]我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教作文必须自己先能写一点。只有对写作有了亲身体验,积累一些感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才能具体、切实、有针对性。因此,本次《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教学,我在设计时想,与其给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如自己写一篇文章给学生看,用作文教作文,以实践教理论。这节课学生被打动了,引起了他们感情的共鸣,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意义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而较直接地引导了学生。二是本次课在写作指导这个环节上,改由教师的问题设计转变为学生的阅读后的思考提问,创造了平等、民主、互动的氛围,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探讨,恰到好处地启发指导。这节课,学生听了我自己用配乐朗诵朗读的文章,他们感动了,在感动的同时充满了好奇,我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千栽难逢的好机会,就一反自己来进行指导的老作法,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作文,提出他们心中想问的问题。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问题的确是学生写作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有针对性的和学生切磋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兴趣就浓,就易于接受。说实在的,学生能否进行自主作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第二节的写作课上就证明了这一点,学生们都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章。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93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