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阅读理解及答案|《邂逅霍金》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霍金的人格魅力和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2、 学习多角度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筛选 、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内外阅读迁移的能力。
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艺术一样美丽;维护和推动人类的文明,是它们共同的责任”,单元选文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并举。本文作者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了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的人格魅力,突出了“尊重生命价值”的意义;也提到这样一个焦点问题:要为科学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而不是让他们整天为鲜花、掌声、宴请、报告所累。文章的震撼人处,还在于霍金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与他的高度残疾的反差。安排学生在预习中了解、熟悉霍金,既是为了有效地开展课堂的研讨,也是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搜集、筛选 、运用资料的阅读能力培养;以《袁隆平的辞职风波》剪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既是加深对“霍金”现象的研讨,也是加强课内外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领略霍金的人格魅力,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视角和人文精神。
说明:霍金曾说,“我得病的一个体验是:当一个人面临早逝的可能,就会体验到活下去是值得的。”恐怕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支撑着他顽强地活到今天。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感悟本文的主旨是教学的重点。 同时,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学家,他敏锐地把握住“霍金现象”这一切入点,由此生发下去。霍金的“幸”与“不幸”所蕴涵的意义,需要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及生活阅历展开思考,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将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来引入“霍金”这一话题。 根据预习中搜集的有关研究资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霍金。 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筛选 、运用资料的能力。

初读课文 提问:霍金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散读课文,思考,交流。有 “非凡的业绩”的侧面描写,“残弱的身体,超常的魅力等”的正面描写。学生朗读:⑴-⑶段:⑷-⑼段。 通过具体语句的体味,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体会他的崇高人格。
研读课文 作者就“霍金”现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同学的补充、课文的学习,谈谈你对“霍金”现象的看法。 指名朗读⑽-⒀段,思考,交流。落实对“不幸”与“幸运”的理解。对文本涉及的“关注生命的价值”、“对事业的信仰、执着”、“良好的人文环境”等问题展开研讨。 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拓展研究 以《袁隆平的辞职风波》剪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究竟应该是专心从事于科学研究,还是也应发挥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 思考 ,小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文本阅读、社会生活阅历自圆其说。 加强课内外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结束新课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课外可进一步搜寻资料展开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味语言。将问题理解视为螺旋上升的过程。12
思路点拨
本文的教学也可以将标题理解作为切入口,以“ 邂逅之前”、 “邂逅之中”、“邂逅之后”来进行文章结构的梳理,对霍金展开多层面的理解:中国人对霍金的态度:争读;崇敬。 “我”看到霍金时的心情 :敬仰、震惊、凝视、沉思。 剑桥人对霍金的态度:平静。 我的思索:霍金的“幸”与“不幸”。 并进一步捕捉作者的感情变化:充满敬意——万绪千思——震撼——感慨。
练习举隅
史蒂芬•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为此,某班进行了关于如何才能取得成功的问题的讨论:
有人认为霍金的成功是因为生活在剑桥——一个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的地方,他可以专心治学,而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
而有人认为霍金在学生时代也并非是一个特别用功的人,也正是因为高度的残疾,才促使他努力工作,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另有同学则谈道是一次偶然的机遇,使得霍金从此走上超级科学明星的道路:在参加完伦敦一个学术会议返回剑桥的列车上,霍金的同事们正在热烈讨论会议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而沉默的霍金将视线离开车窗,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如果将会议中的奇点理论应用于整个宇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个故事似乎在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身上都发生过。
……
请以“走向成功”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38.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