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喜剧阅读答案]10.菱角的喜剧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识记积累】
1.注音
菱(línɡ)角      打捞(lāo)
棱(lénɡ)角      劳(láo)作
模(mú)样        翘(qiáo)首
模(mó)范        翘(qiào)尾巴
2. 字形
童谣          稽首         吸取
遥远          稽查         汲水
徭役          慰藉         泥沙俱下
招摇撞骗      书籍
玩具          
恐惧
飓风      
3. 词义
⑴酣然:酣畅的样子。
⑵筋斗:〈方〉跟斗。
⑶茫然:失意的样子。
⑷劳什子:〈方〉使人讨厌的东西。也作牢什子。

【课文初探】
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

2.找出课文7—12段中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了什么道理呢?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菱角   角色   搅拌   缴械投降
b.泥淖   拘泥   呢喃   风光旖旎
c.书籍   荆棘   极度   岌岌可危
d.模样   模范   临摹   厉兵秣马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童谣   招摇   蝴蝶   最后通牒
b.嘉奖   佳人   挫折   茫然失挫
c.贯穿   灌溉   嬉笑   嘻嘻哈哈
d.蝗虫   惊惶   悍然   酣然大睡

【疑难探究】
1.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文段精析】1234567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①。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②
  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1.句①中,“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指什么人?
                                    
                                    
2.句②中“这样的认识方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                                  
(2)                                  
3.农民的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对于全文有着怎样的意义?

◎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劳什子(shí)不啻(dì) 枕藉(jiè)酣然如睡(hān) 
b.一刹那(chà) 桎梏(gù) 星宿(xiù) 翘首以待(qiào)
c.摔筯头(jīn) 布衾(qīn) 职分(fèn) 清风飒至(sà) 
d.轧朋友(gá) 霎时(shà) 伺侯(sì) 病苦笞刑(chī)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凋敝 伸张 切磋 漫不经心 
b.流连 惟持 渺茫 独出心裁
c.恸哭 镂空 忖度 坚贞不逾 
d.书藉 怡然 寒暄 毅然决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该剧讲述的是一个老母亲和由她拉扯大的9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其中的是深深的母女亲情。
②张学友济南演唱会曲目在大众网上评选的消息公布以后,歌迷们纷纷打来电话      情况并提出建议。
③所谓意想不到的问题,就是那些平时忽略了的隐患、征兆等引发产生的、感到很       的问题。
a.贯穿  访问  偶尔   b.贯串  询问  偶然
c.贯串  询问  偶尔   d.贯穿  访问  偶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1234567
a.在刚刚推出的emporioarmaniXX春夏男女系列中,像是早有约定,二者都在极力强调着自由和随性的无上地位,用极简的剪裁与随意混搭,把漫不经心的低调奢华表现得自然酣畅。
b.如果把冬奥会看做一个大客户,那么,这个客户所拥有的庞大复杂的网络、巨大的数据并发量、各种千奇百怪的故障,以及大相径庭的应用环境等问题令任何一个厂商都会抓耳挠腮。
c.就个人愿望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袁蕾嗟叹: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夸奖《天下无贼》,而实际上该剧“一环强扣一环”的戏剧结构,只是跟着好莱坞大片邯郸学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太空之旅后,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已经按照预定计划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祖国。
b.地图一般标明国家和地区所在位置、行政区划、山川河流、交通分布等。
c.据当地居委会的同志介绍,事故的原因确实是企业内部在给宿舍区更换供电线路时,将线路接错而造成的。
d.但不管是拼音还是五笔抑或其他门派的键盘写字族,总会有修成正果的。总之,思路终于不被经常打断了。

6.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仅仅作为一个季节,就有其他季节无可比拟的色态,只有春天能使其在总趋势上发生良性巨变:                        。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表面上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一片片浪漫的文字与一幅幅亮丽的风俗图,                          。
①山为之绿,草为之青,花为之艳,水为之盈
②山为之绿,水为之盈,花为之艳,草为之青
③与其说它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
④它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个情境。

2.诗词讲究炼字,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这首词的上片中选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例字,并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提升】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2)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煅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地变成金子的过程啊!1234567
   (3)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了一种内在的形式。
   (4)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 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和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 ,而拉上窗帘 ,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5)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候幸福与拒绝空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地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快乐。
   (6)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场所。
   (7)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变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的。
   (8)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得愈是狭窄。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
   (9)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的亲近。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
   (10)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睛,当它彻底沉睡之后(也只能是沉睡),它依然沉浸在美丽与忧伤之中,如同音乐的倾诉与颤动。
   (11)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夜深人寂之时,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的脸颊之上。
   (选自XX年第4期《散文》)
1.仔细阅读第(1)段的画线句子,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

2.第(4)段中,作者说“黑暗是告慰的中心”。请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

3.最后一段说“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赞美房间开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以房间“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的脸颊之上”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b.第(2)段作者运用诠释和对比的方法,抒发了“我” 对房间的喜爱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c.本文自始至终都围绕房间的功能和作用来写,笔之所至,情之所染,喜悦之中夹杂着淡淡的忧愁。
d.文章通过对“我”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描写,形象地说明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也含蓄地批评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
e.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主要是便于和读者交流,也便于抒情以及客观叙述,很有说服力。1234567

【语言表达】
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填在横线上。(15字内)
                      
  本报讯(记者张永熙 通讯员粤水婷)记者昨晚从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获悉,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防办的通知精神和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的指示精神,昨天下午李容根副省长在省防总召开防御今年第5号台风“格美”工作紧急会议,分析台风动态、水雨情及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影响,研究对策,进一步部署。
  李容根在会议上进行了紧急动员,提出五项措施:第一,要防止麻痹思想,紧急动员,做好防御台风“格美”的各项准备。第二,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第三,要突出防御重点、措施到位。第四,加强预报、科学防御。第五,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2.以下是文化馆张鹏同志在他博客里写的一段日志,有改动。请你从语体风格、用语得体等角度思考,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哪些可能作了窜改,请你找出来,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填入你认为合适的词句。(不必和原词字数一致)
a得悉恩师李昂先生夫妇昨日b到达穗,我坐公车,乘地铁,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们c下榻的旅馆。先生虽年过花甲,但依然d酷酷的。寒暄之后,我将自己的e拙作f惠赠与他,请他g斧正并h惠存。先生在穗期间,我请他吃了肯德基,喝了艇仔粥,乐得他连声称i爽,他的外籍夫人也忍不住翘起拇指:j good,good!
①(   )                              
②(   )                     
③(   )                              
④(   )                     

3.仿照下列句子,从下列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写一句包含某种哲理的话。(4分)
例句:智慧  智慧是一颗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答:天赋                                                                      
  理想                                                                       1234567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金钱;农民望着一望无垠的麦田说,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学生推推眼镜说,财富就是知识;疾病缠身的病人说,财富就是身体健康……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是,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0.菱角的喜剧
【课文初探】
1.本文由“我”吃到不同的菱角从而了解到菱角的多样性,再讲到生物(昆虫)的多样性,进而阐述一切事物都有着复杂性、多样性,从而得出本文的观点:“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2.第7 段: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第8段: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第9段: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第10段: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第11段:广泛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第12段: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道理: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

【夯实双基】
1.c(c都读jí。a“角色”的“角”读jué,其它读jiǎo。b“拘泥”的“泥”读nì,“风光旖旎”的“旎”读nǐ,其它读ní。d“模样”的“模”读mú,“厉兵秣马”的“秣”读mò,其它读mó。)
2.b(茫然失措)

【疑难探究】
1.提示:为了论证观点,作者先讲认识事物(菱角、蝴蝶、蝗虫)如果只是凭自己看到的而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是不精确的(反面事例论证),再举农民看天气的例子,说明认识事物应在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掌握它的复杂性(正面事例论证),然后通过良种变劣种、一些地方山洞养猪总是失败的例子说明如果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后果常常使我们做事摔筋斗(反面事例论证),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出不只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其特殊性的重要性(正面事理论证),最后总结做事时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2.提示:语言总体来说是平实的,推崇口语化的句子,如:“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有些语句如“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等使文章既生动又说理透彻。

【文段精析】
1.能认识到事物有规律可寻,并在了解了事物的一般性之后,又努力去了解事物特殊性的人。
2.(1)只靠生活经验认识事物。
 (2)只靠书本认识事物。
3.农民的事例表明,要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就要在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文章提出了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这样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呢?文章在这里已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这个观点又是全文的主旨所在。1234567

◎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c(a、啻chìb翘qiáod伺cì)
2.a(b维持 c坚贞不渝 d书籍) 
3.b(①“贯穿”指穿过、连通,“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②“询问”指向人打听情况,“访问”指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③“偶然”相对于“必然”而言,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是形容词;“偶尔”相对于“经常”而言,指间或、有时候,是副词。)
4.c(“自怨自艾”用于悔恨自己的错误。)
5.a(b“川”即河流,前后重复。c“的原因”与“造成的”杂糅。d“不被经常打断”应作“不再经常被打断”。)
6.a(第一句中“绿”和“青”写的是“色”,“艳”和“盈”写的是态。故应选①。“与其……不如……”“不仅……更……”二者都强调后一分句,但“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根据原文内容应选③。)

【诗歌鉴赏】
1.①秦楼上,秦娥月下吹萧,思念离别的亲人。
②重阳节登上高原,极目远眺,直到黄昏,人稀尘绝,也无离人的音讯。
2.自圆其说即可。例:一个“咽”字,尽显箫之神韵,低沉如哽咽的箫声不仅表现了秦娥思念之情的悲苦绵长,同时也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阅读提升】
1.①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丰富。并深化了“生活之光泽”的内涵。②具体说明房间对人类的重要性。③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先赞美房间作铺垫(或定下感情基调)。
2.因为房间既是自己生活和思考的地方,也是个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其中还能使自己拥有精神上的快乐。
3.①阳光、空气、书籍和木头。②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和梦幻。③拥有精神的快乐。(后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4.作者并没有“含蓄地批评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答案为d、e。

【语言表达】
1.广东严密部署防御第5号台风格美。(答案要饱含关键词:广东、防御、5号台风。)
2. b、抵(须和单音节词“穗”风格一致) d、风度翩翩\精神矍铄(保持书面语体风格)  f、敬赠\奉送(别人赠送给自己才用“惠赠”) i、妙\好(“爽”不符合老者的言语习惯)  (意思相近则可)
3.答案示例:天赋是一棵幼苗,如果用勤奋浇灌,就会不断茁壮成长。(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要与原句一致。)

【写作导引】
首先要弄清财富的内涵。“财富”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我们写“财富”这篇作文时,要注意打开自己的思路,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
其次要注意立意的深刻。如果我们在文章里谈具有社会价值、时代价值的大的财富,谈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从推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众安居乐业的角度去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很大气,很有深度。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35.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