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乎往而不可导学案答案]恶乎往而不可导学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课题      恶乎往而不可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
    (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
   (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一、导入:
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
    颐隐于齐(\"齐\"通\"脐\")
    亡,予何恶(\"亡\"通\"无”)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
    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
    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五•一词多义
    恶  卫有恶人焉(丑陋)
        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 
        死亦我所恶也(讨厌,厌恶)
    更  更上一层楼(再)
        岂更驾哉(更换)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
  罪  彼何罪焉(罪过)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
    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
        晋师济河(渡、渡过)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
 
   意   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 1234567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
 
   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
六、学习本课重点词语
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②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③问:拜访、问候。
④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⑤曲偻(lóu):弯腰。发背:背骨外露。
⑥五管:五脏的穴口。
⑦颐(yí):下巴。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⑧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⑨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⑩)跰(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1)浸:渐渐。假:假令。
(12) 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3) 鸮(xiāo):斑鸠。炙(zhì):烤熟的肉。“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4)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5) 时:适时。
(16) 顺:指顺应了规律。
(17) 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18)叱:呵叱之声。
(19) 怛(dá):惊扰。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0) 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1) 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2) 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3) 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金:金属。
(24)踊跃:跃起。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25) 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26) 蘧(qú)然:惊喜的样子。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引领探究
讨论:
1、第一则中,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用现代汉语表达)?
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眼上,肩膀高过了头顶,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
2、子舆对此态度如何?
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
3、第一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第一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训练检测:《学习资源》基础梳理部分  
总结:(略)
作业反思: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
    (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
   (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1234567
3、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讨论:
一、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为自己的相貌生得不如意而难过? 
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谁生得丑。即使是丑,丑也不是你的错。即使是丑,也可以整容,但整容要有思想准备,有的人是越整容越丑。丑除了整容外,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其实对待丑,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习第一则中子舆和第二则中哀骀的处世态度。 
二、等到你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非常丑的人很中意你,你会不会选择他(她)? 
1、师生讨论,教师可以讲钟无盐的故事。 
钟无盐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人,世称钟无盐。  
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由于貌丑,到四十岁还没出嫁。但钟无盐武术高强,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是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虽然齐宣王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盐的奇才高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便立她为皇后。在她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于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无盐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 
2、传说中诸葛亮的妻子也是一个丑妇。史书上说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传说却说是这个丑妇发明的,   1234567
三、哀骀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给她? 
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贫穷和富有、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四、翻译本文题目,思考它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五、写作特点 
(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六、总结:
大家谈了自己对“安时处顺”这一观点的看法,并举例进行了论证。可以说,有的很在理,但有的观点还需商榷。不可否认,人生在世坎坎坷坷几十年,有时确实需要一点安时处顺的思想,在此路不通时、在无力回天时安然些,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的:佛家开的是百货店,道家开的是药店,儒家开的是粮食店。(粮食店必须要去,药店生病了必须要去。百货店则可去也可不去。)人难免会生病,所以偶尔也得进进药店,但不能天天进药店。如果事事安时处顺,就不够妥当了。我曾想:如果安时处顺,不同命运抗争,邰丽华不过是个普通的残疾女孩;如果安时处顺,不同命运抗争,阳光不过是个曾经会一点模仿的盲人;如果安时处顺,不同命运抗争,被困井下的工人可能早已同他的亲人、同事天人永隔。所以,面临人生困境时,更要求我们积极面对,要有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孟子那种“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觉得,生活是苍凉还是绚丽,都是自己的选择,就像那片片风干的落叶,那些酸楚的、苦涩的、甜蜜的和幸福的,一切的一切,尽在叶脉里藏着,而路也早已在我们的掌心延展。
最后用一首诗(改编自《增广贤文》)与大家共勉: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气,拓马长枪定乾坤。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七、作业:1、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译文】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块摆谈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 
    不久子舆生了病,子祀前去探望他。子舆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的样子!腰弯背驼,五脏穴口朝上,下巴隐藏在肚脐之下,肩部高过头顶,弯曲的颈椎形如赘瘤朝天隆起”。阴阳二气不和酿成如此灾害,可是子舆的心里却十分闲逸好像没有生病似的,蹒跚地来到井边对着井水照看自己,说:“哎呀,造物者竟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  1234567
子祀说:“你讨厌这曲屈不伸的样子吗?”子舆回答:“没有,我怎么会讨厌这副样子!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变化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了倒悬之苦,然而不能自我解脱的原因,则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 
    不久子来也生了病,气息急促将要死去,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哭泣。子犁前往探望,说:“嘿,走开!不要惊扰他由生而死的变化!”子犁靠着门跟子来说话:“伟大啊,造物者!又将把你变成什么,把你送到何方?把你变化成老鼠的肝脏吗?把你变化成虫蚁的臂膀吗?” 
    子来说:“父母对于子女,无论东西南北,他们都只能听从吩咐调遣。自然的变化对于人,则不啻于父母;它使我靠拢死亡而我却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了,而它有什么过错呢!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是好事,也因此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现在如果有一个高超的冶炼工匠铸造金属器皿,金属熔解后跃起说‘我将必须成为良剑莫邪’,冶炼工匠必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金属。如今人一旦承受了人的外形,便说‘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人。如今把整个浑一的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物者当作高超的冶炼工匠,用什么方法来驱遣我而不可以呢?”于是安闲熟睡似的离开人世,又好像惊喜地醒过来而回到人间。 
【补充】干将莫邪的故事: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1234567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第二种版本: 
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  
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这是他一生中铸得最好的剑。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  
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等孩子长大了,让他替我报仇。  
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楚王一得到宝剑,二话不说,立刻命令士兵杀死了干将。“哈哈,这下天下没有比我更好的宝剑了!”楚王得意极了。  
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眉间尺。莫邪记住丈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  
十多年以后,眉间尺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诉了他。眉间尺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就在眉间尺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眉间尺,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眉间尺混进城来。  
眉间尺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没法为爸爸报仇,眉间尺伤心极了。一天,眉间尺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壮士。壮士非常同情眉间尺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我能为你报酬,不过,你得把你的头和你的宝剑借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趁机杀死楚王。”眉间尺一听这话,立刻跪下给壮士磕头:“只要你能为我父子报仇雪恨,我什么都愿给你。”眉间尺说完,提起宝剑把头割了下来。壮士拾起了头和剑,伤心地说:“放心吧,我一定要杀死楚王。”  
壮士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这头和剑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高兴极了,要赏壮士。壮士说:“大王,要是你把眉间尺的头放在锅里煮烂,他的鬼混就不会来伤害你了。  
楚王赶紧叫人架起大锅,用大火煮头。谁知煮了三天三夜,眉间尺的头还是没有烂掉。壮士对楚王说:“大王,要是您亲自去看一看,眉间尺的头就能煮烂了。”   1234567
楚王也觉得奇怪,就亲自走到大锅边,伸长脑袋朝里看。壮士趁机拔出那把宝剑,用力一挥,把楚王的头坎落在大锅里。卫兵们大吃一惊,过来抓他。壮士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锅里。  
人死剑在,干将造的一对宝剑留了下来。人们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将,另一把叫做莫邪。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279.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