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_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
三维目标
1.认真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仔细揣摩,体会诗歌的技法美。
3.认识评价,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单元解读
象征主义是最先出现在法国随后流行欧美的一种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在二十世纪标榜意象主义的美国诗人庞德等实际上是象征主义的一个简洁的、极端的形式。只是他们曾意识到象征主义是欧洲文学的基础,是欧洲诗歌语言的生存方式;也意识到中国诗恰恰是反象征主义的,即诗的目的不是指抽象的理念,而首先指向事物自身,诗中的意象也不是象征的意义的载体。中国古典诗歌给意象派诗人以很大的启迪,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动新颖的形象,对意象派诗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词汇并列产生的多义性效果,为庞德的“意象并置”说提供了理论上的阐释,他们认为中国古诗中的形象正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特征。中国古诗中常见的叠用意象的写法,最为意象派所称道和推崇。因为意象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意象,这种意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形象可以说属于同一审美范畴。中国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法,一度成为意象派争相效仿的美学规范。在庞德的时代,这种写法往往是简单的、静止的运用。在克莱恩、艾恩特、罗伯特•罗维尔等现实派诗人的诗中,这种意象的叠加被密集化了,往往在一个意象上投影着另一个意象,或两个意象渗透成一个新意象,简洁的意象演变成多元的、流动的意象,意象是不能停滞的,必须一个接一个地向前发展;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互相穿插,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度。
庞德的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一样,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但不是抒写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抒写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因此,庞德说:“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并把意象定义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话题引入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它是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噪”“静”“鸣”“幽”,画面鲜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意”曰“闹”,以动写静,给人视听的双重享受;“微风燕子斜”,着一“斜”字,境界全出,悠然自得的情态几可亲见。而外国现代诗人在语言、形式方面亦可谓孜孜以求。比如象征主义就对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刻意通过对日常字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所追求的艺术效果,是半明半暗,扑朔迷离的,是要使人似懂非懂,若有所悟,使人体会到此中有深意的。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诗无达诂”“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说法颇为相似。
因此,在阅读鉴赏本单元时,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对本单元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诗人反复锤炼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意,阅读鉴赏时就要力争体会出诗人所传达出来的情意。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炼字,总是把准确性放在首位的,这也是我们读诗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其次要看这个字是否用得新奇;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分析一定要结合诗句或者全诗的内容,不能就字论字,就句论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2
问题导引
1.试分析庞德的《刘彻》改写与原作《落叶哀蝉曲》的不同之处。
答案:(1)改写舍弃了原诗抒情性的结尾,单纯以意象呈现为主,使诗境更为含蓄;(2)凭空添加了“潮湿的树叶”一句,突出体现了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2.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的显出一点进步了。”言语之间好像否定象征主义,读了本单元的诗歌之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鲁迅先生主要是为了批判反动没落文人牵强附会、强不知以为知的荒谬行径,并没有直接否定象征主义的意思。象征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流派,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文学史上它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275.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