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纹》读后感800字|《斑纹》学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和“斑纹”的涵义。
2.探讨文中议论性语句的内涵,理解文中阐述的哲理。 
3   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学会以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重难点:
重点:斑纹的涵义和议论性语句的内涵
难点:思路的把握和主题的突破
一、 了解作者
周晓枫,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过8年儿童文学编辑,XX年调入北京出版社,从事杂志编辑工作。一直从事散文写作,作品有《它们》、《鸟群》、《圣诞节的零点》、《种粒》、《斑纹》、《马戏与杂技》、《幼儿园》、《黑童话》、《你的身体是个仙境》等等。出版了个人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和《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二、学习文本
1、阅读课文   回答:你认为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理由。

解析:科学小品 (介绍“斑纹”,展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随笔散文 (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议论成分,语言优美。)

             (两者皆可,体现了文体上的融合渗透趋势。)

  2、 从“科学小品”的角度来分析:

(1). 斑纹是物之斑纹,斑纹之于物是毛与皮的关系。文章为了介绍斑纹列举了很多东西,请找出。

解析:蛇 蓑鲉 鲑鱼 螺壳 鹰隼 长颈鹿 斑马 老虎 豹子 奶牛 毒蜂 文身 疱疹 妊娠 抓痕 大地 老趼 冰花 陶瓷 蛋卵 地球 记忆

讲:文章由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小到大,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依据所列事物的分类,以及所讲的详略程度,可以大致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1——5段      6——10      11——14 

(2) 请概括出第一部分介绍了蛇的哪些生活习性和特征?

解析:简约的身体,迷惑性的斑纹,跑动的动作,蛇的文化寓意,蛇的尾鳞和牙齿,攻击的速度。

(3) 作家引用圣经传说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蛇的形象?

解析:阴鸷、诡秘、凶险、恶毒的蛇的形象。 

(4)文章第六节“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不断复制构成惊人的繁复效果。”一段文字,你怎样理解斑纹的产生?

解析:斑纹产生于对简单图案的单一的大量的重复使用,从量变而产生质变,最终产生斑纹。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及作用?

解析:内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作用:既是一种哲学沉思,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6)思考:“斑纹”是什么?

解析:a、具体的:指动物皮毛的形与色(图案与颜色);

      b、抽象的:指其他自然与社会现象,人类内心的精神生活,带有哲学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3、以散文随笔的文体角度入手分析:

(1) 文章在介绍斑纹时,往往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规律中引申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议论性语句。 请以第二部分为例,找出其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12

例如:a 八节“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虎一般单独生活,……”;“世界旷大,……”;

      b 九节“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2)文章在描绘动物和自然场景时非常优美。请选择一段文字,作一鉴赏。

例如:第一节;第八节中关于虎鹿的描绘。

 三、习题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巢穴( qiáo )        匍匐( pú )        嗜好 ( shì )        鹰隼(sǔn )
b 精湛( zhàn )        凝眸( móu)        妊娠 ( chén )       星宿( xiù )
c 罪孽( niè  )        蛊惑( gǔ )        疱疹 ( báo )        妖娆( ráo )
d 镌刻( juàn )        隽永( juàn)       碾砣 ( tuó )        老趼( ji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妆饰    装饰    装扮     妆扮    b  文身     纹身     分辨     分辩
c  伺机    侍机    扣押     扣压    d  震动     振动     报复    报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论静止和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错乱。
b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c《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经过八年努力,终于日前告罄。
d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量和感冒诱发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像眼镜蛇一样外无一失。”
b多数动物不像蓑鮋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c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等等……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d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

答案1d 2a  3b 4d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280.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