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说明顺序】《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见《学习与评价》p1 页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1234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二、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1、 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
 2、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三、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1234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1234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练习
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276.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