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答案]《鸿门宴》学案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自学•发现一.书声琅琅,诵读为本
1.注意重音、停顿、语气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二.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三.时代背景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XX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四.段落大意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
第二部分(第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
五.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12345678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12345678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小事
★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文言句式
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④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为大王为此计者”与谓语“(是)谁”倒置也可以说不是主谓倒置,那么“者”就是语气助词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一词多义
①因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8226;雁荡山》 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12345678
陈陈相因 成语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 出处 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如意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过秦论》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同上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意
例句 出处 释义12345678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 《促织》 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史记&8226;张仪列传》 怀疑、猜疑
④举
例句 出处 释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屈原》 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8226;五蠧》 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 成语 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全、尽
举世无双 成语 全部、整个
⑤谢
例句 出处 释义12345678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孔雀东南飞》 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汉书&8226;张安世传》 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落、衰亡
探究•发现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问题设计:
一.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各个故事情节和文章线索
明确:
情节: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主要由这么几个情节构成:无伤告密&8226;沛公谢罪&8226;樊哙闯帐&8226;张良入谢&8226;范增说羽&8226;项王留饮&8226;项王赐酒&8226;项王受璧&8226;项伯报信&8226;范增示意&8226;樊哙陈辞&8226;范增悲愤&8226;张良献计&8226;项庄舞剑&8226;沛公出逃&8226;沛公除奸
二.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进行分类,并结合课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可以参考以下三个片段:
(1)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2)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3)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解说:性格急噪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人物形象:《鸿门宴》是一次楚汉双方主要人物的聚会作者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物形象12345678
形象对比
刘邦集团 项羽集团
主帅:刘邦————————————项羽
(机智权变,善于用人) (骄矜优柔,不善用人)
谋士:张良————————————范增
(老练多谋,沉着冷静) 老谋深算,急躁易怒
部将:樊哙————————————项庄
(勇猛胆大,临危不惧) (忠为人臣,轻易放弃)
内奸:曹无伤———————————项伯
(使人告密,事后被杀) (亲自告密,仍被重用)
三.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学生讨论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展示•发现
展示自主合作的成果
总结•发现
整理记录值得交流的自学收获
拓展•发现
一.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辩论主题:
项羽放走刘邦,纵虎归山,是项羽的“妇人之仁”,还是他的“君人之度”?
搭建平台:对于项羽的性格命运有着诸多的评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题乌江亭 [唐]杜牧
生当做人杰, 胜败兵家事不期,
死亦为鬼雄 包羞忍耻是男儿
至今思项羽, 江东子弟多才俊,
不肯过江东! 卷土重来未可知
七律&8226;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宜将剩勇追究寇,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不可沽名学霸王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若有情天亦老,12345678
天翻地覆慨而慷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翻译句子天若有情天亦老,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客何为者?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7.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9.项王曰:“沛公安在?”
1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12345678
-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窦娥冤详细阅读
一、阅读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通过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2.教学难点 :(1)戏...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详细阅读
[目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
-
[草原诗词七首]词七首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 :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导入...
-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详细阅读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 了解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三巨匠。2、 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养成比较阅读的思维习惯。(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深入体会小说的现实意义。二、重、难点着重认识社会背景与别里...
-
[项链]项链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
-
[促织]促织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 教学设想 1.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
-
[巴尔扎克葬词的作者]巴尔扎克葬词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一、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他们宽广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二、学习本文不同于一般葬词的写作特点,鉴赏里面蕴涵着的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三、鉴赏这篇葬词中高度浓缩、既诗化有哲理化的语言,充分体味它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学习本文,要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赤壁赋】赤壁赋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
-
美丽中国的现代诗|中国现代诗四首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
-
虎丘记_虎丘记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学习鉴赏优秀古代散文。情意方面: 正确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祖国山水雄奇壮丽之美的感受力。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读课文(或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检测听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