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演替思维导图_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第三章
第三节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起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下列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物种代替了另一个物种
c.群落演替的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d.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
3.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某 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4.下列有关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也象植物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
b.初级演替一般都比次级演替进行得快
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
5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c
a. 人类活动对 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b.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
c. 人 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进程发生演替
d. 人类活动远 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6.(多选)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
a.种内斗争的加剧
b.生态位的分化
c.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
d.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加
7.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某岛火山爆发,碎屑及岩浆铺地厚达60m,生物全部被消灭,成了一片裸地。一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草,人们还在地中找到了一个蜘蛛。到了19xx年,已有2 0 2种动物生活于这块新的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种增 加到621个,1934年增加到880个。在此期间植物也逐渐繁茂起来,已经出现了一个小的树林了。
上述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哪一类型的演替?说出你判断的理 由。
 
8.下图是美国一个淡水池塘的群落演替过程。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淡水池塘群落的演替的过程是怎样的?
 群落的这一演替方式属于哪一类型?
 
 
答案:
1. a    2.b    3.  a   4.b   5.c   6.abcd7.  原生演替,因为火山爆发,生物全部被消灭,成了一片裸地。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8.(1)湖泊中首先出现的是浮游植物和动物等水面植物,接着出现一些浮叶植物等水边植物,这些植物死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矿物质颗粒,日积月累使湖底逐渐 升高,湖水逐渐变浅。湖底上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于是各种 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2)次生演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99.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