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遗传基因工程大赛】遗传和基因工程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选修本
第12课时 ——基因工程简介

知识精华
1、基因工程的概念:又叫________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它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定向的改变生物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__________――――限制性内切酶。
(2)基因的__________――――dna连接酶。
(3)基因的__________――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提取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分离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
(2)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结合――使目的基因载入到运载体中,形成重组dna。
(3)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和感染法
(4)目的基因的________与表达――据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判断导入与否,据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判断目的基因表达与否。
4、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
(1)医药卫生: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基因诊断(dna探针);基因治疗。
(2)农牧业及食品工业:农业上获得具抗性能力的新品种;畜牧养殖业培养优良品种的转基因动物;食品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3)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的净化

例题领悟
例1、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解析:从两个方面分析,(1)质粒是一个小型环状dna分子,它可以进入细菌细胞,存在于细胞内,但它不是宿主细胞的细胞器;(2)质粒是一个重要的运载体,通常利用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答案:b
例2、下列不属于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  )
 a、“鸟枪法”      b、转录法
 c、反转录法       d、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合成法
解析:从两个方面分析,(1)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直接分离基因;另一条是人工合成基因。直接合成基因也就是“鸟枪法”;人工合成基因又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逆转录法”,另一条是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合成基因;(2)所谓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此过程不能获得dna(基因)。答案: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从浩瀚的“基因海洋”中获得特定的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  )
①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 ②从受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 ③人工合成基因  ④复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运载工具  
b、人工合成基因可以以rna为模板
c、检测到标记基因所表达出来的性状,则说明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已成功表达
d、重组的dna分子必须含有抗药性基因,即标记基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治疗主要是对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b、基因工程的产品是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c、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探针可以检测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用dna探针检测饮水中病毒的含量,可精确到10个病毒每吨水12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的运载体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
b、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在棉花细胞中表达
c、基因工程的产品往往是一些蛋白质类物质
d、“工程菌”是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
5、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  )
c、遗传物质含量少,易操作    d、性状稳定,变异少
二、简答题
6、中国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的细胞中并“嫁接”到其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回答:
(1)人的抗病毒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2)在该实验操作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和______。
(3)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植物的dna分子上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草有了抗病毒的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共同有一套________,蛋白质的合成方式________。
(5)这个事实也说明,现代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它们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_______关系。

自我评价答案
一、1、b 2、b 3、d 4、d 5、b
二、6、(1)蛋白质 
(2)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3)人和植物的dna分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基本组成单位)
(4)人的干扰素基因 遗传密码 转录和翻译
(5)亲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97.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