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导学案_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ⅰ.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范围内,在    ℃时最适宜。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    ,环境不适宜时产生    进入休眠状态。ⅱ.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在        ,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    转变成     ,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醋酸发酵的反应式是:(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      ℃。〖思考〗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二)实验设计1.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3)在图1-4b装置中: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       发酵中补充氧气;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微生物

温度

氧气

联系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_______。
3.发酵操作⑴材料选择和处理选择        的葡萄,然后依次         和榨汁。〖思考〗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⑵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 榨汁机 、 发酵装置 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     状态。〖思考〗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⑶控制发酵条件①发酵液装瓶后保持    的剩余空间。②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天左右。③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思考〗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思考〗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⑴实验现象:12

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气味和味道

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

混浊

混浊,液面形成白色菌膜
⑵检验:酒精发酵后是否有究竟产生,可用     来检验。①原理: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     。【补充】为了控制和了解发酵进程,不断进行取样检查,其中检查的项目有                         .②方法:(填表,注意对照原则)

操作

试管甲

试管乙

发酵液

2ml

蒸馏水

3mol/lh2so4

饱和重铬酸钾溶液

现象

(三)巩固练习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3.生产用菌种的来源主要是(    ) ①自然环境  ②收集菌株筛选  ③购置生产用菌种  ④培养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    )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  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②①③    b.③②①①    c.③②①②    d.②②③① 5.下列叙述能够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    )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c.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6.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  b.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c.酵母菌只在酒精发酵中发挥作用    d.酵母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7.在微生物的细胞中,占细胞干重90%以上的化学元素为(       ) a.c、h、o、n   b.c、h、o、n、p、s    c.n、p、s、k、ca、mg  d.c、h、o 8.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因素的是(    )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左右   c.ph=2.5   d.ph—6 9.葡萄的糖分是(    )  ①乳糖  ②麦芽糖  ③葡萄糖  ④蔗糖  ⑤果糖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⑤ 10.关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就是无氧呼吸  b.发酵就是只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c.发酵就是发酵工程  d.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11.生产果醋用的醋酸菌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   )a.都是异养生物       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生存温度都超过80℃1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综合应用例3.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          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                    。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92.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