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第5课开辟新航路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
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a、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b、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2)客观条件:
a、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b、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c、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航行
(1)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a、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
1、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2、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b、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1、为葡、西等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引发“地理大发现”。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1)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2)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用行动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12345
学习延伸: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从规模上看:郑和船队有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船只长151.8米,宽61.6米;携带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随行人员最多时达到27 800人。而哥伦布的船队约3—17艘;最大的船只长24.5米,宽6米;携带的物品有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随行人员最多时约1 000多人。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自居,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而哥伦布远航为追求黄金和掠夺财富,带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性质。
【重点难点突破】
1.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
第一,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
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
第三,两国已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四,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2)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
3.“什么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具体表现怎样?
(1)“商业革命”表现为:
①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②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③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①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②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③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和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汇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5.高考题赏析:(xx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会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xx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抵美洲纪念活动。12345
(1)“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的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二: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
请同学根据评分标准对下列三位同学的答案进行评分,并指出依据:
同学a: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时代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同学b:15世纪前后,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历史机遇似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英国人抓住了机遇,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明清时期的中国封建势力日渐腐朽,东西方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差距。对西方人来讲,哥伦布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功臣之一,我认为他不是给西方积累钱财的伟人,也不是给美、非两洲带来灾难的恶棍,而是促进世界走向汇合,形成世界市场的缔造者。
同学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结束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此时,正处于明清时期的中国确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隔绝,错过了与西方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历史机遇,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导致中国后来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高考演练】
1.(高考广东单科)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
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2. (广东单科)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3.(江苏单科)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4.新航路开辟正值中国明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的联系      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掠夺大量白银12345
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打击
5(广东)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6.(全国文综一)(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xx《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2345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
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l2分)
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7. (宁夏辽宁文综)(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
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教学反思】: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55.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