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教案|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2、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生初中阶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对理论思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为此本节教学应将课本内容通俗化、简单化。使其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2、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3、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4、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盛行拜金逐利风气,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2、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2)抨击道学伪善,批判礼教纲常,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道学: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扼杀这些叛逆理学的“异端”意识。
李贽极为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否认“天理”的存在。
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于“三纲五常”天理。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123
3、评价: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4、著作:《焚书》、《藏书》【学生阅读“知识之窗”】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背景:明末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二)三大思想家:
1、王夫子:(世称“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遗书》)
(1)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①强调“理在气中”;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颠覆理学“道在气先”理论根基。
②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2、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著作《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工商皆本
(1)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认为君臣应是平等“师友”;根本上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
(2)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①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②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你“一家之法”
(3)主张“工商皆本”,批判“重农抑商”
3、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著作《天下郡国得病》《日知录》)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1)针对明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以世致用”、“明道救世”。
(3)身体力行,长年考察山川关隘、民族风谷和民生疾苦,写出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著作。
☆三位思想家与李贽不同的是:
把斗争的矛头从传统儒学进一步延伸到君主专制制度,并且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还提出了改革现实时弊的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
☆四位思想家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2)黄宗羲:提出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3)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4)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三)经世致用思潮影响:
(1)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四、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特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反对孔孟教条,痛恨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对封建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对传统的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2、反专制、倡民主。李贽主张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不应该被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黄宗藏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众治”取代“独治”.黄宗羲提出建立“天下之法”,建立监督机构。
3、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痛斥传统道德观念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人皆有私。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123
五、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要深蒂固。(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学思想创立及其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创立 春秋 孔子 “仁”、“礼”;为政以德;、教育思想
形成 战国 孟子 仁政;“人性本善”;“浩然之气”。
 战国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发展完善 西汉 董仲舒 “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新儒学 宋明 二程、朱熹 “理”是世界本原,是万物遵循的普遍规律;三纲五常;格物致知
  陆九渊、王阳明 心即理也,心是万物的渊源;“发明本心”;“致良知”
新发展 明清 李贽 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个性的发展。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与学生课业
教学反思: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20.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