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单词八年级下册_第九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2课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种族灭绝政策。 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通过比较“种族”与“民族”概念的不同,分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从根本上认识纳粹的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最后解决”方案。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结合史实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情景再现体验感悟。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警惕历史的重演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 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通过对比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和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感悟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难点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简单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世界的共同警示。 本课讲授1课时,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中营里的罪恶;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本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部分: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为主要活动的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种种罪行中,最令人发指的,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发生的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宣扬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了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利。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而在那些“劣等民族”中,犹太人又是最为劣等的民族。在德国,种族主义思想由来已久,主要来源于德籍英国人豪·斯·张伯伦和戈平瑙宣扬的反犹太主义、“亚利安人种族优越论”。希特勒完全继承了张伯伦之流思想的衣钵,不但大反犹太人,而且将反犹太人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极力宣扬犹太人是德国人生活“堕落”的根源,是威胁德国人民的危险的敌人。这样,他们必须被根除。“选择”和“淘汰”是希特勒种族思想的指导原则,即所谓优胜劣汰。在他看来,德意志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有权生存;犹太民族是劣等人种,自然应该被淘汰,以此确保“优等民族”的地位和生存。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出示有关“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种族与民族的异同。出示有关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及根源等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建立的背景,从而认识到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以及在历史上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即在本国建立了大批用于关押和虐待犹太人的集中营,大肆迫害犹太人。1935年9月15日,纳粹政府制定了反对犹太人的《纽伦堡法》,公然剥夺了犹太人自19世纪开始以来享有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了犹太人的国籍,不允许犹太人担任公职。此后,反犹太人运动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实行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把种族主义理论在占领区实施,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奴役,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大屠杀。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 本目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第二部分:集中营里的罪恶。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威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七千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为外人所知。到苏军解放时为止,已有四百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奥斯威辛原本是波兰南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人占领,这里处于当时德国控制区的中心地带,有许多铁路在此衔接,交通便利。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二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三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这里经过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以奥斯威辛一号、二号、三号集中营为主营的庞大的集中营群。 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①“最后解决”方案。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最早提出“最后解决”的是纳粹党和国家的第二把手赫尔曼·戈林。1941年7月31日,他致信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海德利希,委托他尽快制定出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计划,当年年底,海德利希向希特勒和戈林呈交了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的详尽方案。1942年1月20日召开给欧洲犹太人带来悲剧性后果的万湖会议。会上海德利希阐明了“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能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这次会议使纳粹党政军各部门统一了思想,决定尽快从肉体上灭绝全欧洲的犹太人,首先是灭绝犹太人当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少病弱。他们一致通过了海德里希提出的一个把全欧洲犹太人一律关押到波兰东部集中营加以灭绝的秘密计划。万湖会议确定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在这一方案的指示下,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 000人的最高纪录。“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只是由于盟军的快速挺进,一些犹太囚徒才幸免于难。纳粹的暴行究竟使多少犹太人丧生?对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掌中。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 800万犹太人,其中1 200万生活在欧洲。这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1/2!这不仅是犹太民族遭遇的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建议教师出示海德里希关于“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及阅读【历史纵横】,设置问题,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罪恶目的。 ②监禁。波兰奥斯威辛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学家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说,大约有110万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有约40万人到集中营后登记过。大部分关到集中营的犹太人遇难。此外,集中营还关押着大批波兰等国的政治犯,苏联、波兰等国战俘,囚犯共来自30多个国家。仅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通常就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 ③灭绝。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所有集中营里最大的,每天有18万—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也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据记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 000人的纪录。曾经担任该集中营长官的鲁道夫·盖斯在纽伦堡法庭供认,他所使用的毒气是剧毒的氰化氢,施放后只需3至15分钟便可将室内的人全部毒死,每次可毒死2 000人。在奥斯威辛,光是被毒气屠杀的人就多达200万人之多。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氰化氢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些建筑物上方的高高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集中营的纳粹头子在囚犯们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④掠夺。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奥斯威辛的一个党卫军军官弗立兹·鲍曼战后受审时交代说,从奥斯威辛的囚犯那里掠夺的贵重物品至少价值10亿马克。但事实上,被掠夺的死难者的财物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鲍曼的估计,纳粹光是在奥斯威辛就修建了35个特别仓库来分类储藏他们从囚犯身上抢来的赃物。 ⑤奴役。希特勒提出:对于“全部具有劳动能力的犹太男子和妇女”暂时予以豁免。这一原则成为纳粹集中营、灭绝营对犹太人进行“挑选”,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德国法西斯在大量灭绝犹太人的同时,又暂时留下为数不少的犹太人服苦役。每当新来到一批囚犯,党卫军的医生就会赶到火车站台上,对他们进行挑选:适合从事繁重劳动的青壮年男女被挑出来排成一队,走向劳役营。在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强迫做苦力,制造军需品。纳粹分子只是出于劳动力紧缺,才暂时放过他们,对其执行慢性的处决──让超负荷的苦役、营养不良、寒冷与瘟疫在无形中夺取他们的性命,当他们不再能够劳动了,就会被送到灭绝营里,被毒气毒死。 ⑥实验。在奥斯威辛等集中营,纳粹医生还允许一些年轻的犹太男女、吉卜塞人和非犹太政治犯不从事苦役,也不杀死他们,但他们的命运却往往比迅即被毒杀者更悲惨。他们将像试验用的豚鼠一样,被纳粹医生多次进行活体试验。即使在惨无人道的手术中没有因难以忍受的痛苦死去,也往往会在失去试验价值后被杀害。就算极少数幸运者苟全了性命,也必然会变成终身残废或至少丧失掉生育能力。 以上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及【资料回放】,出示图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⑦“最后解决”方案的破产。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的集中营。到红军抵达那里时,已经有上百万人死在那里。尽管随着盟军的胜利进军,党卫军企图掩盖他们的罪行,但他们那可怕的“最后解决”方案的真相还是暴露在世人面前。人们本来以为经过了近六年的凶残战争,已经没有什么事让他们震惊了,但仍为这以种族优越和纳粹意识形态的名义所犯的罪行震撼了。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学思之窗】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 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本目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1)奥斯威辛虽然位于波兰,但精神遗产属于全人类。解放后,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波兰政府辟为国家博物馆,后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半个多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到这里参观,瞻仰,人数已达近3 000万人,其中大约1/4是年轻人。每年这里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青年参加的各种主题纪念活动,比如“生者大游行”。他们从一号营地沿着“死亡之路”行进到二号营地,慰藉100多万亡灵。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意义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呼唤: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材料,从中思考“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2)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奥斯威辛是有关国家敢于正视历史、真诚接受历史教训的例证。战后德国政府历经更迭,但对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都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德国政府通过了有关法律,从法律上铲除纳粹可能滋生的土壤;在国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展开了公正的历史教育,反对掩饰和美化纳粹历史;无条件支付了约合400多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以示赎罪。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请求波兰人民的宽恕。在冷战年代,在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阵营对峙时期,这样做需要一个政治家的勇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在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它们自己也饱尝侵略战争的恶果。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奥斯威辛的警钟在欧洲敲响,它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醒。 建议教师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引言,简单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指出许多犹太人扑向电网自杀,说明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关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一目的教学: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可先后出示关于“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民族?什么是种族?两者有何异同?” 问题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之处在于哪里?它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族也即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诸如肤色、发色、眼色、血型等一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属于生物学和体质人类学范畴;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范畴。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法西斯的种族思想是视本民族人种为优秀人种,其他民族人种为劣等人种,这实在是一种十分荒谬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它意味着许多民族将丧失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纳粹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会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正是这种理论构成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背景,它是德国法西斯虐犹、杀犹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根源。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此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关于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的教学: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及毒气室、焚尸炉等图片,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关于“最后解决”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的内容,然后出示海德利希关于“最后解决”方案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设置问题: 问题一:“‘最后解决’方案主张分几步怎样处理犹太人?” 问题二:“‘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最后解决”方案包含了把犹太人进行迁徙、监禁、奴役和灭绝等几个步骤。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指导下,奥斯威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待和屠杀。这部分内容可收集奥斯威辛集中营虐待和屠杀犹太人的图片,制作成循环播放的ppt演示文稿,以中国记者去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记为旁白,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实验、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学思之窗】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可总结归纳为:它给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是:要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最重要的是要警惕历史的重演,由此导入下一目教学。 关于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归纳: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教师可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在比较下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全课结束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详见教学案例三)。 全课结束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学习延伸”:当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时候,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奥斯威辛的时候,当年殉难者的姓名一个个被镌刻在史册上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日本军国主义肆虐的亚洲却没有类似的“奥斯威辛”?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的遗址申报登陆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本课教学时,可选用图片导入。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图片的解说词是“这座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但当时确有许多被逼得发疯的囚犯成批的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这一切都说明集中营里的犹太人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案例二 在揭露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罪恶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精选“通向集中营正门的铁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沾有斑斑血迹的囚服”、“妇女与孩子走向毒气室”、“巨大的焚尸炉”、“毒气罐”、“快要饿死的犹太小孩”、“剃掉了头发的女工”、“大规模射杀犹太妇女”、“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快要饿死的囚犯们”、“堆积如山的尸骨”等几十幅图片按解说词排序制作成ppt演示文稿,边演示,边播放一位中国记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参观记。 解说词如下: 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天气特别阴冷。从波兰南部的克拉克夫驱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小镇奥斯威辛。一路上是安静和谐的田园气氛:整齐的农田,干净的农舍,提醒我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然而一想起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幕,一想到这里曾经被称作“杀人工厂”,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有好几处,相隔不太远。我们先参观了规模较小的一处,也就是今天的奥斯威辛纪念馆。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奥斯威辛(1940—1945):最大的纳粹集中营。从1942年起,这里成为欧洲犹太人的受难中心。”据保守估计,在1940—1945年间,至少有130万人被运到这里,其中110万是从欧洲各地抓来的犹太人,此外还有波兰人、吉卜赛人、俄罗斯人等。 这座集中营占地6公顷,由28幢二层的红砖小楼组成。第一幢楼里陈列的是囚犯的遗物。最让我心惊的是一卷看上去很厚实的麻布,上面挂着囚犯的头发。导游说,这些布就是用囚犯的头发做成的。每个囚犯在临刑前,都要先被剃头,为的是把头发加工成布。因为在二战期间,德国在战场上的消耗很大,国内物资非常匮乏。对集中营里的囚犯,照导游的话说,法西斯“不会浪费任何一样可利用的东西”。犯人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油脂,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肥料。至于处决犯人,法西斯也采取成本尽可能少的方法。在另一个房间,我见到堆积如山的毒气罐,大小跟我们煮牛奶用的锅差不多,据说这是比较省钱的杀人方法:5个这样的毒气罐,就可以让2 000人当场死亡。 在另一幢楼里,展示的是囚犯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房间是地铺,所谓的褥子只是一个个填充着泥沙的布包,看上去像今天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包。还有的房间里有“床”,是用红砖把空间分成三层,每个小格是一个囚犯的空间,硬邦邦的砖床上只是铺了些稻草而已。在走廊的墙上,挂着住在此地的囚犯的照片。所有的人,不管男女,都已经被剃了头,让人触目难忘的是他们眼中的惊恐和绝望。今天的纪念馆工作人员将他们入狱和被处死的时间都列在照片下面,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很少有在集中营中活过一年以上的人。有几个人,入狱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了。 我们又走进一幢楼。这里设置了不少“站牢”,四周都由红砖砌成,大小只能容一个人站着。导游说,囚犯在这里被迫做繁重的苦力,如果干得不好或稍有犯规,就会受到各种残酷的处罚。他们常被皮鞭或钢索抽打,或者被关在站牢里。最惨无人道的是,这种站牢没有门,只在下方开了一个60厘米见方的小洞,犯人必须从这个小洞里钻进去,才能站在站牢里。 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两幢楼中间一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刑场,囚犯们在这里一字排开,接受枪决。如今我们只看到地上堆着的花圈。 在营地中间,有一段长长的铁轨,想象当年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法西斯用火车押到这里,在月台上,他们被分成两部分,干活的留下,老弱病残的被骗去洗澡,然后送到毒气室毒死。最大的毒气室,一次可以毒死2 000人。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波兰境内的犹太人正自发地联合起来,想让这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及其周边的土地不被征用。他们说,请给我们一个存放苦难记忆的地方吧!然而这何尝仅仅是犹太人的苦难,这何尝不是20世纪文明社会所蒙受的一次羞辱! 走出奥斯威辛集中营,心中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有些伤痕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永远都没法抹去的。 案例三 在讲“警惕历史的重演”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 师:xx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这是联大首次为纪念奥斯威辛解放专门举行会议,会议由本届联大主席、加蓬外长让·平主持。在会议开始时,与会者全体起立为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遇难者默哀1分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开幕词。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厄塞尔,以色列、德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亚美尼亚等国的外长,以及来自俄罗斯、波兰和意大利等国的代表。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代表的发言,请同学们阅览。同时也请同学们加入自由论坛,在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发表你的看法。 自由论坛: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联合国安南 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悲剧绝不能重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因意识形态而引起的仇恨以新的形式在今天复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对犹太人的,而是对所有受到这种威胁的人。德国外长根舍奥斯威辛代表了20世纪反人类的最大罪行,今天,我们低头深深哀悼,这些罪行永远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办今天的特别会议具有双重特殊意义,不仅纪念纳粹集中营的逝者,告慰亡灵,而且再次提醒热爱和平的各国人民,要避免悲剧重演,仅有善良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一名中学生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14.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