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3. 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
a.主要农业区    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   c.草原地区    d.全国各地区
4.“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
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级
5. 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        )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强化提高
7.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体现在(    )。
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
a.使俄国积累了大量资金                    b.废除了农奴制1234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
a.它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     b.使是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下列图中人物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c.签署解放农奴法令
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
课外延伸
11. 阅读俄国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 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猜想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1234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4. 列举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解析:本题中的农奴主贵族认为即便是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问题,对废除农奴制持反对态度,结合本题四选项辨析可知:应是贵族维护农奴制。
2.c  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改革的客观效果却加快了俄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近代化。之所以酝酿,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训,二是害怕农民暴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3 . c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教材中明确表明草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4..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改革内容,农民可以购买一块份地,但是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
5. d 解析:①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之一,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与历史史实不符,②④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6. b  解析: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强化提高
7.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表述不合史实,b项有所夸大,ac两项正确,比较而言,a符合题意的是项.
8 . b  解析: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从而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9.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依据在于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图能力,首先确认此图为亚历山大二世,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由此确认d项符合题目要求。1234
课外延伸
1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结合史实认识俄国农民对农奴制改革的意见。二要一分为二地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示怀疑。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进步性: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1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回答注意材料一中关键词“沙皇……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及“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等;第(2)题注意抓住材料二中“赎买了土地”及“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等关键信息。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主张废除。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农民还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高考猜想
13. 【解析】第(1)问注意阅读材料,结合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得出矛盾表现,要求较高。第(2)问注意提炼材料的相关信息。第(3)(4)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
(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因为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4.【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解答此题,首先要辨识这四幅图片属于哪位改革者,其次综合分析他们所实施的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答案:(1)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2)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穆罕默德•阿里: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亚历山大二世:“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18.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