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文化运动中】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一、历史背景
  【探究学习】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二: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 发展阶段 影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1234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下列要点。
  a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d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质目的何在?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主要意思:让各种不同的思想能够在北京大学得以自由传播。
  本质目的: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主要原因: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使得北大的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首先解释以下概念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民主又叫德先生(democracr);科学又叫赛先生(science)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问题: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倡导儒家思想?
  答案:孔子以后的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地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所以,历代统治者倡导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材料2: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问题: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1234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旧文学是旧道德的载体。为了彻底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也要来一次革命。他们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思想。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展示下列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2、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究学习】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怎样的冲击?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xx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局限性: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谈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四、后期的新文化运动
  1、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2、代表人物: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3、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何特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特点:
  a 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如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b 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
  影响:
  a 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1234
  b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c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并最终建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巩固练习】
  1、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说成是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 是自相矛盾的                      b 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 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 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激进
  解析:材料反映了历史上三个重要人物对孔子的不同态度,但在本质上都是反封建的,只是运用的手段和方式不同。选b
  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前期新文化运动相对于改良派和革命派而言,主要新在对中国封建正统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选b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b 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 陈独秀等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d 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此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共的成立。
  【教学反思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72.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